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汉官”的感人场面。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满城争看跪拜,沽酒欢庆。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然而,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则是专门地叙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都已经年近古稀,今生今世没有几次机会再能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使臣是代表皇帝的,看到大宋王朝的使臣就如同看到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就如同回到了故国的怀抱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些老人才不顾年迈体衰,互相搀扶着,纷纷向翠楼涌来,参加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不忘宋朝的一片忠心。
诗人用盛大的欢迎场面、“相扶拜”的生动细节和“垂老从今几度看”的沉痛语言,把沦陷区汉族人民在金国统治者监视下未必敢公开表露的怀恋故国之情和盘托出,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对南宋当局不图北伐奉行妥协投降政策的不满。
千林一路雪毰堆,吟断饥肠第几回。温酒正思敲石火,偶逢寒烬得倾杯。
陆翁少年颇读书,赤手那敢攀公车。曾妇炊梨不解熟,陶儿觅栗安其愚。
自谓东吴一男子,长贫不合为徂使。酒肠欲斗灌将军,心计宁论桑御史。
偶然策棰游燕京,词组悬河坐上惊。后阁初开王处仲,青娥解赠韩君平。
此娥不独称国色,又是西来马肝石。一拂能令颜渥丹,再拂能令鬓丝黑。
小槽压得真珠红,金丝玉鲙玳瑁雄。谁能放箸无言好,若个行杯肯放空。
以兹陆翁殊意气,箕踞掀髯少流辈。谈锋让我秃麈毛,眼色从它落牛背。
有时高诵人相经,指点顾盻纷纵横。但令一事作唐举,何妨百客皆刚成。
陆翁陆翁今七十,犊力驹心才十七。从今烂醉一万场,扪虱桑榆看斜日。
花衔日色柳衔烟。画楼前。水连天。缓橹轻歌,鸭嘴小娘船。
新载摇郎湖曲里,不愿取,渡头钱。
前山深树有啼鹃。恨年年。未归旋。红板人家,犹自挂秋千。
日薄馀寒春又晚,溪路远,草芊芊。
使君重惠远,频往兴逾高。共欲参禅妙,何心索句劳。
霜明分夜色,松响乱寒涛。更话睢中事,忧端在二毛。
君不见山前山后雪成堆,朔风撼地声如雷。孤根忍死受寒冻,须作百花头上魁。
寻春游子不爱惜,马蹄践蹂花狼籍。芳姿不肯被消磨,饱尽炎凉方结实。
实成始得主人知,进登玉陛调鼎胹。那时滋味甜如饴,无忘霜风吹折时。
今夜云间月,溪桥照野航。因风微有晕,映水惨无光。
恨满逃亡屋,愁连战伐场。思亲不得见,空望白云乡。
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