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锡珪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和谁一起漂泊,向来都是在古树中。在长江一带人们常月下垂钓,空旷的原野火点燃了风。
江南一带吞掉了楚国的一大片,闽山在大海从中。这时的帆船已经在水底了,波涛传达了屈原的意思。
注释
古木:古树。
旷野:空旷的原野。
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今洞庭湖一带。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

赏析

  《寄朱锡珪》这首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之一。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文中“钓”、“烧”、“吞”、“厄”等字足以看出其字句上下工夫。

  “烧”字表现了在诗的意境营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贾岛诗中对于燃烧状态的表现就颇能反映这种特色。

  这首诗能充分体现贾岛尚意的特色,贾岛诗常从体认中来,所写之景并非盛唐诗人那种对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绘,亦即贾诗在写景中少了情的因素,而采取远观的态度对所描绘的景致进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种非凡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进而获得超人意表的审美感受。

创作背景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文章提及的朱锡珪无相关记载。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猜你喜欢

江边怪石老嶙峋,雨洗斑斑翠藓纹。本是人间无用物,岂应丞相等閒分。

麻姑山下泊,城郭带烟霞。
携刺投诗社,移船傍酒家。
沙禽时弄水,榉柳夏飞花。
小酌未能了,西楼日又斜。

幽栖不寄绝交书,车马从喧卖酒垆。卧转午阴春睡足,却寻峰树数花须。

浦云山雨意,都向笔端生。一笛山水绿,半篙烟浪清。

浅深天似暝,聚散雁如惊。谁写无声句,无声胜有声。

小姬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镜中人老。镜外人难好。阶下紫兰红蕙,须教变,长生草。

蝶香多在粉,拾来和药捣。多取异花薰炙,料得使、朱颜保。

不知山起止,弥望青无际。树亦若逃名,少同而多异。

微风一簸荡,海浪天吴戏。有时云欲归,万灶饙馏沸。

绝壑泉收声,业阴豹虎庇。忆昔苗搆乱,中可藏兵器。

行行日未晡,鼻尖森鬼气。

柔肠最怕伤心赋。听说埋香泪便堕。红颜惯是误青春,断送桃花一夜雨。

飞琼携手瑶台路。应驾钿车游戏去。可堪抛向玉钩斜,梦散彩云无觅处。

秦人避嚣处,鸡犬桃花林。水石隐天镜,泉萝闻夜琴。

纷吾厌氛壒,欲往路瀰深。永怀苏门啸,邈然尘外寻。

黄堂伴食岁栖迟,彤管题诗泪欲垂。疏懒自宜陪鹿豕,奔腾谁复逐龙螭。

茅斋夜月谈玄榻,野店春风卖酒旗。便好挂冠从此去,帝乡回首路逶迤。

绕床堪壮喝卢声,似铁容仪众尽惊。
二十七人同举义,几人全得旧功名。

水村野渡,见白鸥眠冷。茅屋无人掩苔径。共争棋赌酒,听雨烧灯,当年事、历历欢游重省。

山翁锄菜了,何处行吟,不管渔郎棹孤艇。扉唤小童开,借枕藤窗,才午梦、乱禽啼醒。

为留客、消闲有梅花,任一抹斜阳,树头催暝。

闾阎小子不明心,执著旁门学采阴。
坐卧三峰终作鬼,畴知仙遒有浮沉。

顿觉炎威失,翛然兴不穷。坐来空翠落,花傍夕阳红。

院静初过雨,窗虚自引风。端居还足耻,未敢诩墙东。

故人别我长洲去,离觞已尽仍延伫。欲别不别难为情,歧路萧萧班马鸣。

矮屋长材君莫怨,锥处囊中末随见。一官到处可哦松,何况长洲天下雄。

君是深翁门下士,经术自优文史事。不见苏湖治事斋,兵农元与水利偕。

单锷奇谋知满腹,安得东坡无荐牍。何时推毂早重来,与君还对燕山杯。

竹篦举起成生杀,岂肯容人乱札锥。
劈脊一挥如荐得,银山铁壁也光辉。
一个病维摩,无风自起波。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梧桐覆金井,一叶下西风。不忍听鸿雁,秋声万壑中。

孤忠不忘绣衣时,跳足徉狂老乱离。
鹦鹉不能逃圈网,麒麟宁肯受鞭羁。
半生苦被名相误,万里甘将死自期。
今日如公能有几,此身无愧作男儿。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阁下寂无哗。
小臣愧乏丝毫报,深炷炉香静点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