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开篇点题,重笔写春水。“波暖绿粼粼”三句,词人用绿波、归燕和苏堤三个景物,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随后,词人再用鱼没、流红和东风三个动态的意象,与前句相互应和,进一步描写春景。其中, “鱼没浪痕圆”一句写得生动传神,将鱼儿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人木三分。流红引得鱼儿浮出水面,而燕子掠水则将鱼儿惊回水中,只留下阵阵涟漪和无力的春风。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荒桥断浦”两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转折之笔。 “桥断”即写断桥,与前文的“苏堤”相应,再次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柳阴撑出扁舟小”一句则静中见动,反衬西湖此刻的寂静。结尾两句,词人化用谢灵运的典故为这样一幅春景增添了一抹虚幻的色彩。
下片写景之余重在抒情。起句词人写“空山”,悲凉之意转浓。“新绿乍生时”三句及“余情渺渺”两句,均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词人看到“孤村路”,忆起旧时与一众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尽情“觞咏”,而今“茂林”变成了“孤村路”, “觞咏”的热闹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彻底反转上片轻松、优美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结尾两句,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可见其当时心中愁绪之浓。
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自然。词人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汝何者物,小而轻盈,妁约悠扬。朋从寡畏,缃衣绀裳。
或翠其衿,或朱而黄。嬉戏长莪,窈窕水旁。餐膏浴滋,饮露吞香。
才不我知,谋宁自臧。儿童朴美,姬媵怜伤。豆卿子卿,娘子豆娘。
百卉陨零,北风雨霜。弱不敌威,蚱蜢同戕。肃肃鸿鹄,云海翱翔。
哕哕者凤,览辉梧冈。微末之虫,何劳短长。
战胜颇自恃,宁知从外腴。文章工作祟,时运迫摧枯。
止酒嗟何及,烧猪本不图。膏梁无急变,山泽有真臞。
诗信藤条戏,方遭铁弹诬。盐红忘后顾,黧黑见前驱。
眩入投床仆,晨淹伏枕呼。万钱惟呕泄,一脔尔乘除。
静伏心仍悸,深调息亦粗。局嫌囚宇宙,渴忆卷江湖。
风柳留蝉蜕,霜松映鹤孤。养和惩往失,扶老念时须。
杯杓归神誓,垣墙任佛踰。回蹊且垂翅,望或在桑榆。
石门之奇天所治兮,天不有以为居。神龙本为鱼,变化鳞鬣,擢拔头角,转浴山巅之凹渠。
倏忽作云雨,倒覆玉□□万尺洗此污。浊淤水涌不得出,横厓作□叠雉如。
卷然一掉尾,划霍中开枢两干,冯夷不敢停为潴。
耕樵幸得迭往还,树竹亦复交扶疏。何哉尔为学仙者,谓筑琼台树银阙,大清之都兹所庐。
白玉琢成星斗佩,黄金贴□□霞裾。山猿昼啼有天性,土后夕启回地舆。
星中况是□微次,天上何来使者车。㗳然下者□齿屐,前身谢公将匪予。
相从骘降杂稚□,但值憩坐谈诗书。由来所性本其实,不学尔腹无乃虚。
隐君即起七民氏,作宫因为多士储。何其藏修□夫胜,而乃荒秽久弗除。
学官有廪争猎渔,学官无□方拮据。今君此行亦良苦,千里奉母甘旨于。
台官□举为才俊,固见卓荦非纡馀。采山有蕨,斲地有藷。
仕亦有阶,子姑徐徐。高云五色开阊阖,北上焰光非子欤。
新竹满墙雨,西邻留老翁。上人虎丘虎,作客龙河龙。
及室每爱玉树好,住屋少隔银杏东。日不得见夜作梦,时一过之但恐空。
百年共秋草,两间同转蓬。昨日之日我发亦已白,明日之日子颜宁复红?
众皆上,我固下,宋石胡卢谁售价?花缘树茂煖为冬,叶为松高寒入夏。
南风西来即是秋,高歌且尔锵鸣球。一蜗举世两斗国,六鳌何处三山洲?
须君界发白毫相,放我江湖之客舟。我年五十九知命,我自信之谁与證?
君今语我我即闻,我且语君君乃听。僦屋得园一亩耕,煮菜作羹全无成。
何如宁戚扣牛角,长歌夜夜迨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