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在豪放以外,也显婉约含羞,《蝶恋花》词中即写闺怨女子,缠绵动人。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阕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全词以哀景引入,“懒、慵”乃倦怠样,“蝶、莺”本为无情动物,词人却以主观情感灌入,描画了两物的慵懒散漫。后以“花落狂风”承接,更于慵懒外平添萧瑟,“残”为花落凌乱之形,暗含残败颓靡;“满”字作结,残红遍地,满布小院的情状即刻呈现眼前。全词前三句写景,由蝴蝶、黄莺的慵懒,转入花落残红的寂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奠定了哀怨凄楚的氛围。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这两句由景及人,主人公午醉未醒,红日已晚,黄昏及至,帘幕低垂。此乃日落黄昏时分,抒情主人公应为一名女子,睡眼惺忪之时,天已慢慢暗沉下来,“帘幕无人卷”从侧面写出女子慵懒倦怠之象。景中含情,人中显意,全词上阕由景及人,细致描摹出一幅残败寂寥的少女闺怨图,色调浓郁低沉。
下阕直入,展开对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主人公独居闺房之中的情形。“云鬓箭松眉黛浅”,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鬓发散乱,眉间黛墨浅淡,不饰打扮、素面朝天的女子形象显露无疑。这个女子之所以不修边幅,乃是“愁”字作祟,无尽愁怨,无处倾诉。“总”是起领,将女子悠悠“愁媒”一语道尽,见景思愁,见人思愁,万事万物在女子眼中“总是愁媒”。而这愁却无人可排遣,“欲诉”写尽女子渴望倾诉、渴望排遣的心理,但是“谁消遣”的疑问却暗含“无人消遣”的答案,五字将少女悲凉沉重的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凄楚难耐。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一句,以否定词“未信”领起,虽明言“未信”,却隐隐传递出“信”意,女子的孤单寂寞在这断言般的词句中传达而出。随后女子自比杨花,“杨花犹有东风管”,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女人以花喻人,命薄如杨花,将其女子无所依傍、“难系绊”的深情道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全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这首词无从考证写作的年代和背景,也很少有人提起。苏词里也有一些是写恋情的,他的诗心同青年男女的心是相通的。这首《蝶恋花》就可以作如是观。
双鬓愁来白。数威名、西州豪杰,玉关沙碛。家世通侯黄金印,马槊当年第一。
磨盾鼻、县毫飞檄。雅吹投壶诗万首,旧当阳、虎帐春秋癖。
思往事,顿成昔。
天涯寂寞青门客。念平生、鞭箠万里,布衣之极。满地江湖渔歌起,谁弄扁舟铁笛。
正柳色、依依南陌。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人书、草没摩崖石。
漫回首,泪沾臆。
花明柳暗绕天愁。赵女乘春上画楼。楼上黄昏欲望休。
月如钩。槛外长江空自流。
早霞昨敛,行散郭外,尽历溪馆。塘窅蒲短。细沿磬响,来褰戒坛幔。
境幽竹满。閒竖拂子,小叩慧远。妙谛微婉。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坐久渐忘却,花影移楞还几线。更爱晴阶,砌成明镜面。
叹急景浮生,虚负漏箭。闷怀谁见。似残菊无聊,倚檐零乱。
再来期、甚时才展。
贫家有女即银树,一朵琼花人竞娶。女儿嫌老不登车,泣向双亲泪如雨。
阿娘好语慰妖娆,秘戏欢娱得几朝。此翁早遣黄泉去,更向豪家渡鹊桥。
青春不误都繇汝,即使生儿何用举。桃花不惜傍枯杨,为展春图师素女。
繇来鬼伯在扬州,催命家家红粉楼。少年尚可迎桃叶,老大休教买莫愁。
君实园中,尧夫窝内,独乐正同安乐。维水泱泱,予怀渺渺,西望每思伊洛。
草色随车,花香袭屦,风景至今犹昨。被杜鹃、啼破天津,便觉市朝萧索。
谁复见、万古龙门,三春桃浪,冲岸紫鳞争跃。月到风来,水流山在,安得二贤同酌。
心上经纶,鉴中治乱,叹息九原难作。笑红尘、逐利争名,总是蝇头蜗角。
过雨荷香初定,袅丝空际烟。正小阁、四卷纱笼,蘋飔软、静漾文涟。
沈沈灵坛暮色,凉蟾皎、映竹微露山。似放翁、借得僧房,臞仙侣、待鹤閒舣船。
静夜月华自娟。耽诗杜老,吟怀白羽江莲。禁掖钟圆。
往时漏,五云边。月明旧宫无恙,水殿影,照人怜。银潢界天。
秋声万树动,魂黯然。
别情真有万端馀,今日临岐一语无。司马政成元得策,惠民丹好更多储。
西风万里休挥泪,南国诸贤必大书。谁道岭南还瘴疠,使君甘雨正随车。
风捲寒云收晓晴,岩岩白石自天生。远看似雪还非雪,有物元来是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