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此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懒于梳妆打扮,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注释

慵(yōng):懒。

残红:指凋残的花,落花。

幕:这里指窗帷。

云鬓(bìn):形容女子浓黑而柔美的鬓发,泛指头发。

鬅(péng)松:指头发松散的样子。

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来画眉。

愁媒:引起悉愁情的媒介。这里指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

消遣:消解,排遣。

系绊:这里是“维系”的意思,还可以引申为“寄托、有着落”。

杨花:指柳絮,是离愁别绪的代名词。

管:照管。

赏析

  苏轼词在豪放以外,也显婉约含羞,《蝶恋花》词中即写闺怨女子,缠绵动人。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阕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全词以哀景引入,“懒、慵”乃倦怠样,“蝶、莺”本为无情动物,词人却以主观情感灌入,描画了两物的慵懒散漫。后以“花落狂风”承接,更于慵懒外平添萧瑟,“残”为花落凌乱之形,暗含残败颓靡;“满”字作结,残红遍地,满布小院的情状即刻呈现眼前。全词前三句写景,由蝴蝶、黄莺的慵懒,转入花落残红的寂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奠定了哀怨凄楚的氛围。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这两句由景及人,主人公午醉未醒,红日已晚,黄昏及至,帘幕低垂。此乃日落黄昏时分,抒情主人公应为一名女子,睡眼惺忪之时,天已慢慢暗沉下来,“帘幕无人卷”从侧面写出女子慵懒倦怠之象。景中含情,人中显意,全词上阕由景及人,细致描摹出一幅残败寂寥的少女闺怨图,色调浓郁低沉。

  下阕直入,展开对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主人公独居闺房之中的情形。“云鬓箭松眉黛浅”,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鬓发散乱,眉间黛墨浅淡,不饰打扮、素面朝天的女子形象显露无疑。这个女子之所以不修边幅,乃是“愁”字作祟,无尽愁怨,无处倾诉。“总”是起领,将女子悠悠“愁媒”一语道尽,见景思愁,见人思愁,万事万物在女子眼中“总是愁媒”。而这愁却无人可排遣,“欲诉”写尽女子渴望倾诉、渴望排遣的心理,但是“谁消遣”的疑问却暗含“无人消遣”的答案,五字将少女悲凉沉重的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凄楚难耐。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一句,以否定词“未信”领起,虽明言“未信”,却隐隐传递出“信”意,女子的孤单寂寞在这断言般的词句中传达而出。随后女子自比杨花,“杨花犹有东风管”,杨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女人以花喻人,命薄如杨花,将其女子无所依傍、“难系绊”的深情道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全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表达对妻子怀念

简析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是一首写女子伤春情怀的词篇,上片写这位少女触景伤春,孤寂醉酒景;下片写她酒醒意懒、愁绪难排的心态。全词由景入情,由表及里,只以诸多柔美的意象来烘托少女伤春的心态,就将一个封建时代身不由己、自叹命薄的少女形象呈现于笔端,有词绮情婉之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无从考证写作的年代和背景,也很少有人提起。苏词里也有一些是写恋情的,他的诗心同青年男女的心是相通的。这首《蝶恋花》就可以作如是观。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只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
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大陆登三阁,源明出一麾。
临轩亲策后,上冢过家时。
秋色吴山外,春风漳水涯。
斯文交独厚,羌赋送行诗。

有勖我人兮先君之思,有陟尔岵兮我心伤悲。望松柏之苍苍兮我无令姿,岁寒之操兮炯炯心期。

君昔驱龙下三楚,湘妃汉女愁江渚。岂有高歌散白云,至今老树作人语。

新凉为招客,胜集非预图。
前峰雨未散,泠风绕吾庐。
披襟沐清驶,合席随沾濡。
定知喧譊中,欲此一快无。
兴来扩以酒,草具来须臾。
田翁偶过我,添杯坐其偶。
为言秋暑剧,稻畦日凋疏。
宁辞抱瓮劳,仅给园中蔬。
喜兹甘澍足,普润无遗墟。
遥山莽难分,绿浪摇虚徐。
我病不任耕,岁收仰微租。
蒙成每自愧,一饱便有余,
连觞使之釂,醉语杂叫呼。
野人无他肠,我辈恐不如。

凉秋八月白露寒,月明夜夜照阑干。阑干十二房栊静,茜窗烛灺红绡冷。

宝帐香沈暮复朝,天涯归梦亦寥寥。梦回冰簟罗巾湿,怅望江南长太息。

菱花菱叶不胜愁,秋水无情满江碧。

盈盈青鬓叹飘零,千里江湖应客星。错忆韩康曾卖药,不知刘向自传经。

有僧有僧住江心,以色杀人凶且淫。贪官若吏私其金,灭迹钜海无由寻。

安知冤魂痛不释,群然号诉众所觌。尽诛凶俦冤始白,谁其白之捏古伯。

楚襄游梦去,陈思朝洛归。参差结旌旆,掩霭顿骖騑。

变化看台曲,骇散属川沂。仍令赋神女,俄闻要虙妃。

照梁何足艳,升霞反奋飞。可言不可见,言是复言非。

三生文采赵公子,四海声名仇使君。弹琴不作《广陵散》,焚香遥驻博山云。

玉署春来莺漫语,繻衣人去雁空闻。龙蛇两纸光如玉,即是安西与右军。

晓发东平道,淅沥风露秋。道旁有古坟,累累翳荆丘。

翁仲互倾侧,隧路狐狸游。询之道上人,阅代公与侯。

忆昔全盛时,赐葬承恩优。松楸蔽天日,碑板蟠龙虬。

一朝陵谷变,名姓不可求。悠悠百年身,旦夕同蜉蝣。

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妆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

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

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

由来中表说苏秦,暌隔芝言愧少亲。期值悬弧芝祝嘏,遐知寿骨倍精神。

诗征吴下诸名士,情重胶南几旧邻。忝附忘年兄弟末,颂君敢把俚言陈。

子规声里莽江关,老尽庾郎词赋。两鬓清霜,尚萧然寄旅。

天吴漫舞。但寂寞、自修花谱。骑省清才,名场侘傺,郁伊谁语。

家山近、定携俊侣。趁花田月上,素馨香溥。剪翠裁红,写姬姜眉妩。

旗亭唱赌。想拍遍、旧时金缕。减字偷声,飘零慰取,生平凄苦。

盛德如何说,由来只是仁。推心无尔界,摩手为吾民。

广大天同道,高明圣与邻。欲知恩普处,海岳但微尘。

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
傍晚忽闻天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左徒风节千秋重,湘山峭焉高咏。玉琢精神,兰熏气质,众醉中闲独醒。

丹心自靖,与殷代三仁,后先辉映。若问同时,祗应邹峄可相并。

离骚衣被万古,视风诗小雅,应许骖靳。香草儿时,鸿裁旷代,妙契偏从孤冷。

清芬荐茗,岩洁泉甘,定符贞性。更展遗篇,绿窗娱书静。

雪后湖清浅,令人心眼开。
林疏知寺近,冰全碍舟回。
寒色欺吟鬓,斜阳入酒杯。
山行已清绝,况复是寻梅。
青色头如菩提子,项上毛青靛染成。
牙铃更得芝麻白,任君尽鬭足欢情。

嶂叠峰攒未可攀,清时犹戍胜金关。唐宗宋代干戈里,此地何人饱看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