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首联言国事紧张,而自己只能稳坐江南,表现其报国无门的忧愤。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现状,以感慨前尘影事恍如隔世,抒发一种垂暮之情。颈联借典故抒情,以子桑和原宪两位古代寒士自喻。尾联劝人忍过寒天,春天即将到来,表达出对未来的信心。全诗紧扣题面,层层相生,一气贯注,颇见功力。
首联即将强烈的情感爆发出来,上句说中原地区战乱不堪,沦为异族统治区,言国事之紧张。“尚”字道出了他深沉的忧国之心,凝聚了期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感情。次句一转,说自己稳坐江南,对中原的沦陷坐视不管,懒于问津,诗人在前后的反差中表达出强烈的爱憎。《论语·微子》载孔子使子路向人打听渡口所在(即问津),受到隐者的讥讽:天下滔滔,不如从避世之士,忘情世事。次句的懒问世事与首句的忧国忧民之间有一个极大的落差。既然心忧国事,自当宵衣旰食,勤于政务,而诗人却颓然自放,大有撒手而去之意。通过这一转折正是要深—层地表现其报国无门的忧愤。他之疏懒实是出于无奈的举动,是投降派排挤的结果,但是这一切都掩盖在超然放达的外表下,需经咀嚼才能品味。
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现状,以感慨前尘影事恍如隔世,抒发了一种垂暮之情,极言自己被排挤时日之久。此处也不是泛泛的迟暮之慨,是有深意存焉。诗人以诗文名家,在两宋之交卓然自立,但也因此而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坎坷曲折。他在绍圣年间因元祐党事被免官,南渡后又屡因文章得罪。往事如梦似烟,看似超脱,实则是难以忘却的。
颈联借典故抒情,以两位古代寒士自喻。子桑在霖雨十日后若歌若哭,明白了让他贫困的是命运,自己也如原宪一般甘于贫穷,表达了安贫乐道、自甘淡泊之志。“自”字与“长”字更突出了他的风骨品节。
尾联在情绪上陡升波澜,虽则天寒雪冷,但劝人一定要忍住这一时,因为春耕将近,春天即将到来,终将能顶过严寒,迎来春天,此联既照应题目立春,又一语双关,一扫前文颓气,表达出作者对未来的信心。
光岳千年合,车书万里全。天开斯地辟,主圣自臣贤。
有美坐人杰,由来系薮渊。景星方快睹,时雨必开先。
盛世逄三五,贤人出半千。黄冈饶巨竹,赤壁亘长烟。
物论咸称首,才名孰比肩。传芳由柏业,体道契松佺。
大厦须梁栋,前贤赖简编。玉壶澄皓月,清庙永朱弦。
书岂阳冰亚,诗应子美专。威仪畴若此,阀阅固依然。
远借长风便,亲承湛露涓。一麾初出守,百辟共朝天。
履听星辰上,光分日月边。岂惟衣服衮,端有笔如椽。
版籍登民数,丝纶振吏铨。玉文龙矫矫,紫诰凤翩翩。
御酒浮卮满,宫花插帽偏。阶辞天表近,帐阻地隅填。
野色明朱绂,川容动彩旃。地连淮海外,省镇浙江堧。
奕奕三台位,煌煌五纬躔。阴阳资燮理,封域待旬宣。
丙魏萧曹接,韩欧富范联。政刑随日化,风俗与时迁。
析木初飞鹊,高槐尚噪蝉。今朝云郁丽,后夜月婵娟。
弧矢逄华旦,椿楸见大年。秋期先六日,佳气蔼初筵。
寿域宏千里,春台广八埏。正名恢乐地,种德布心田。
鹓鹭思同列,麟麒喜满前。岂无瓜似枣,亦有藕如船。
仙鹿衔朱草,神龟上碧莲。歌怜莺睍睆,舞爱鹤翩跹。
自是青云器,仍兼紫府权。劳谦延下士,致泰启重乾。
事业期周召,文华继许燕。公其为辅弼,走也与陶甄。
有道千钧重,无私一鉴悬。考功齐郭令,论帙拟彭篯。
愈觉勋庸盛,尤知志操坚。作兴周礼乐,整顿禹山川。
已注长生箓,当为不老仙。未容居绿垑,宁许见华颠。
素积阴功厚,能同造物旋。偕行追九老,众妙入重玄。
欲祝先天算,还歌七月篇。愿言多寿祉,流庆日绵绵。
粉腻汤泉,春温湘粟,六铢初挂慵妆。烟皋露畹,异谱各传芳。
月地相逢缥缈,细凝伫、玉润酥香。琼姬意,难凭木笔,写恨寄王郎。
苏台双树老,当年刺史,看似寻常。梦兰如此,客不共飞觞。
堪怜田家姊妹,黯憔悴、长伴蓉裳。应难比,仙姿淡雅,裙幅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