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心情烦闷,屋里灯光昏暗,拨起灯芯,使灯光再亮一些。夜雨落在无人的庭院,淅淅沥沥的声音勾起人的愁绪。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

城垣上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已到三更时,想要睡去,却总也睡不着。寒气阵阵袭来,掩上屏风,自己分明已决意向佛,不要再陷入多情的纠结里去,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呢?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剔(tī):指拨起。

空庭:幽寂的庭院。

“那更”二句:此言本就秋夜雨潇潇,令人愁闷,那西风又偏于此时送来了秋声,好像是专意增添愁人的烦恼。潇潇:形容风雨急骤。著意(zhuó yì):犹专意、用心,秋声:秋天西风起而草木摇落,其肃杀之声令人生情动感,故古人将万木零落之声等称为秋声。

城柝(tuò):谓城垣上传来的柝声。柝:古代巡夜时敲击之木梆。

银屏:银饰之屏风。

戒香:佛教说戒时所点燃之香。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启秘藏而演愎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这里以戒香代指超脱尘世烦恼的忘机之意。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抒发其心情困顿。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全词采用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上片写无聊的夜间,独坐灯前,秋夜空庭。“闷自剔残灯”,让人想到容若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在灯前独坐,百无聊赖,只得面对残灯,自娱自乐。这样的男子,虽然性情忧郁,却在骨子里有着让人喜爱的部分。开篇一句正是其心情困顿,无可抒发的无奈写照。到了“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已经是痛到极致的一种状态了。风雨潇潇而落,空气清冷,在晦暗的夜空下,这雨声还有风声是如此的不堪入耳。听到耳朵里,仿佛都是刺在心头,针扎一般,让人难以忍受。“那更西风偏着意,做尽秋声”,可是秋风不解人意,偏偏刮个不停,将凄凉的秋意刮遍人心。在容若的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悲伤欲绝的词,相当凄切。所谓“观之不忍卒读”,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有着无法宽宥的自责与责他。

  下片言明时间已至三更,而词人仍是难以安寝。已经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自己却还是难以入眠,“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容若在孤寂的夜色中,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明亮,眼看着第二天的白日就要升起来了,可自己还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独坐桌旁,守着一盏孤灯,看着窗外寒夜中的星空,心早已苦成了一个又一个黑洞。在这个深夜中,“薄寒中夜掩银屏”。容若在为什么愁思,是为女子,还是为友人,难以说清。这突如其来、绵绵不绝的愁绪,让容若也对自己产生了嘲讽之意,他暗叹道:“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就此结束了整首词,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的愁苦开示。从前种种,是永远的痛。而今一切,是无奈的人生

  诗人自悔多情,欲从中自救,故“曾染戒香”去消解之。但秋夜秋声却偏偏又触动了他的多情。本来是多情。偏要学无情,结果仍是陷入多情的烦恼中,如此矛盾的心情,又使诗人平添了更多的愁苦。这是翻转层进的表达之法,使所要抒发的感情更加深透,更能启人联想

创作背景

  词或作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前后,秋夜空庭,容若难以安寝,心有感慨而作此词。有陈维崧有《浪淘沙·和容若韵》可对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老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功夫但欲存心尔,底事存心条绪多。直使圣贤更剖析,只缘私意费消磨。

怕放红楼目,浮云断复连。
远看壶聚拓,近眎室如县。
耿耿自许国,悠悠谁讯天。
天心那可识,拄颊看晴川。

跨上征鞍。红豆抛残,有何人、来问春寒。昨宵梦里,犹在长安。

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红楼隔雾,珠帘卷月,负欢场、词笔阑珊。别来几日,且劝加餐。

恐万言书,千金剑,一身难。

戎旅今年四处家。故乡咫尺是天涯。寻巢未定身如燕,览镜曾经鬓似鸦。

愁对酒,懒看花。青衫老泪感琵琶。侧身天地无刘表,徙倚阑干日又斜。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向来闻名思见面,常恨东西异乡县。
即今去我一苇航,亦复经年不相见。
重阳佳辰去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
相过一醉犹待速,为君已约东篱菊。

绿烟春冻。织得愁无缝。多少南朝花月梦。不值流波轻送。

鬓丝早又西风。天涯一棹随鸿。莫问楼中画髻,楼前山影都慵。

槐壤纷纷事暂欢,枕中栩栩伴周閒。丹青欲识滕王意,须著人间比梦间。

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

三百八四爻,取象皆虚拟。其间德位时,当须判臧否。

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吉凶同悔吝,佔词辨由起。

二五位居中,论正或未是;惟中能兼正,馀虽正莫比。

互卦与错卦,旁通悟其旨。一阴复一阳,变化无涯涘。

何人执此编,一一穷原委;由浅而及深,幸勿踰前轨。

冻云压空雪欲作,野旷阴凝气萧索。
朔风一夜卷长林,万木离披尽摇落。
天连平远眼界宽,前山宛在空濛间。
溪头流水急如泻,日夕喷瀑声潺湲。
我尝经行出林际,望断孤村日将暮。
野乌啼饥那忍闻,瘦马经寒缩行步。
悄无人迹途路赊,此时宁不思还家。
人生慎勿事行迈,披图尚尔添咨嗟。

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照雪光偏冷,临花色转春。

星流时入晕,桂长欲侵轮。愿以重光曲,承君歌扇尘。

梵室香飘隔竹闻,壁间肆笔烂奎文。
山深翠辇经行处,犹卧从龙数点云。

斑鸠声里叫春晴,绿水如环抱画城。閒步夕阳村上路,家家叠鼓赛延平。

连云葱茜外,佳树枇杷林。味极东南美,恩知雨露深。

山夫琢栗玉,谷鸟避丸金。永日羁栖意,兹焉一慰心。

执手长生在,人皆号地仙。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但以酒养气,何言命在天。况无婚嫁累,应拍尚平肩。
窗烛销残转寂寥,柴门无复野僧敲。
偶来枕上吟诗就,记向心头欠笔抄。
鸣笔数声疑雪片,寻梅清梦到山坳。
世情云雨多翻覆,谁是江湖耐久交。

登高才匝月,今日又重阳。破帽不堪落,霜花应更黄。

白衣虚送酒,异客倍怀乡。寂寞兼风雨,那禁秋夜长。

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乞得苧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公馆依然据古村,肩舆再至岂辞烦。门前霜叶饶丹色,阶下寒芜退绿痕。

随处稻粱秋大熟,几家灯火夜初昏。劳劳尘鞅浑无定,回首湘江有梦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