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感旧”之作。所感怀的对象为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其感怀的媒介则是“长沙驿前南楼”。陈景云《柳集点勘》说:“长沙驿在潭州,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海鹤”自然是指德公,但称德公为“海鹤”,却自有其独特的蕴涵。其具体所指,今日虽已不可确知,却可从中领略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给全诗增添一种空灵的诗化的情调。
通首抒情,蔼然仁者之言。无一字不质朴,无一语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闻,字字句句扣紧感旧的题旨,一气贯注,自然浑成。“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业未就,谤责飞腾。着一“独”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见。诗人怀旧伤今,所以有诸多感慨。
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浮名等浮云,过眼亦何有。谁能学东邻,深颦不知丑。
朔风吹飞霜,素色侵皓首。幽忧无与娱,万事付杯酒。
客来勿多谈,要使耳如口。
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
狖声当夜激,鸟道折云趋。远觅心初歇,应明系里珠。
搴来非叶非花,海风吹老珊瑚色。细垂璎珞,斜分钗股,匀排竹节。
锁锁相连,钩钩不断,峭篷孤立。便石家如意,也难敲碎,谁曾见、高三尺。
尚忆荒矶古石,月明中,潮生潮没。印次梭袅雾,鲎箄贴水,罗纹密织。
紫干撑时,红澜荡处,枯查浮出。算琼田、以外更无人种,也无人识。
峨峨虎丘山,湛湛剑池水。水深人莫测,草生寒不萎。
世传龙祖剑,斫断苍云根。千古两绝壁,铁花点苔痕。
僧厨转辘轳,阴厓落冰雪。临池人有语,响答出林樾。
先生屡幽赏,盥濯弹琴鸣。木石俱点头,鱼龙亦知音。
今居白玉堂,还念青山约。群山与重游,增辉旧岩穴。
众水会一壑,天近发霞光。晨兴新沐竟,晞发向朝阳。
日暮襄陵池上亭,孤吟长坐叹飘零。荷花无主谁为色,竹叶怜人独自青。
暝逼高林回倦鸟,风生曲槛度流萤。季鹰元礼俱何在,好对青霄倒玉瓶。
腊残春早。正帘幕护寒,楼台清晓。宝运当千,佳辰余五,嵩岳诞生元老。帝遣阜安宗社,人仰雍容廊庙。尽总道,是文章孔孟,勋庸周召。
师表。方眷遇,鱼水君臣,须信从来少。玉带金鱼,朱颜绿鬓,占断世间荣耀。篆刻鼎彝将遍,整顿乾坤都了。愿岁岁,见柳梢青浅,梅英红小。
絮扑东邻,艳阳斜、小浃罗衣香汗。兰汤试否,裍语杜鹃花畔。
窗纱闭响,想卸到、画鸾裙裥。知尚怯、一缕微风,逗得玉肌寒浅。
移时暗闻水溅。是冰绡三尺,轻匀湿遍。梨花镜里,带雨自怜春软。
窥墙未许,肯帘外、侍儿金赚。应怕有、雏燕雕梁,看人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