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译文与注释

注释及译文

译文
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注释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笛的美称。
横:横吹。
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鉴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演奏或歌唱的进行,它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太空。古人为了表达把优美动人的音乐“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绕梁”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中说“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然而白朴的《驻马听·吹》这首小令却为读者“录”下了一段历数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支笛曲的荡气回肠、悠扬嘹亮的旋律。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这首小令,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这笛声可听——“裂石穿云”“清更洁”;这笛声可见——从苍凉、悠远、凄清的笛声中,读者似乎看到了“霜天”的凄清,“沙漠”的旷远,“鹧鸪”的低回翻飞;这笛声可感——笛声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使得因为美妙的笛曲遏止的行云把凤凰台都遮住,满树梅花感动得纷纷飘落,化作黄昏的片片飞雪,感到“暗香浮动”送来的阵阵幽香。全曲虽然很短,但却包蕴十分丰富,层次分明而衔接浑成。一、二句写笛声响起,突兀而起,将“裂石穿云”这一异常鲜明而突出的形象比喻突如其来地布陈于读者的面前,“苦调凄金石”的音响效果和“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形象效果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高度集中于这支响彻云霄的笛曲上;中间四句写笛曲吹奏,作者用了“霜天”、“沙漠”、“鹧鸪”、“暮云”、“梅花”等视觉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感受笛曲的苍凉、旷远、凄清的意境以及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以凤凰台上箫史、弄玉的历史典故暗示吹奏者具有仙人一般非同凡响的高超技艺;结尾两句写曲终,以极度夸张的“落月”效果收束全篇。在万籁俱寂之中,悠悠笛曲竟将挂在楼头的江月悄悄吹落。月落无声,映衬出笛声的魅力无穷,仿佛世界万物都深深地沉浸于乐声的感动之中。神思绵缈,意境悠远,余音绕梁,完成了对笛声艺术魅力的刻画和渲染。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写出了三个阶段笛声的变化特点:起处的突兀,中间的丰富,结尾的余韵;更以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自然巧妙、毫无斧凿之痕的用典写出了自己对笛曲的独特感受。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猜你喜欢
道人投老寄山林,偶坐翛然洗我心。
梦境此身能且在,明年寒食更相寻。
骑至南郊晓色苍,须臾陪拜俨成行。
两班吉带罗朱紫,惟有斋官服冕裳。

上烛光芒曜日星,东西并峙两天擎。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东风吹我衣,白日何杲杲。整驾出郭门,脩涂浩横潦。

登山采幽兰,日暮不盈抱。采之欲何为,遗我平生好。

岂无艳阳花,言子好香草。丈夫有本性,安得不自保。

寸心苟弗移,可以鉴穹昊。

冰绡幻出贝叶纹,南渡侍郎留手痕。庄严自在应真像,笔尖所到神变存。

境幽林茂果何处,无乃舍卫给孤园。两两迦陵相对立,半天红射扶桑暾。

一人左右手作印,蒲团跏趺依修樠。寂默身披安陀会,万年一念忘劳烦。

一人咒钵两龙出,九霄蚴蟉相腾翻。四人旁观齐仰首,喜者失笑惊者奔。

桥外小亭映深竹,中有一人白佛言。五禅九定十回向,似将各一疏真源。

昆仑侍儿捧香篆,羯布罗气何氤氲。花间石榻绿熊褥,一人熟睡无朝昏。

津梁若疲岂神定,何以滋茂精进根。一人入定等枯木,旁有怪立头如鼋。

胸除诸魔久调服,作此伎俩徒殷殷。一人持经默自课,庞眉权颊清而敦。

至人不染文字相,三途八难具堪焚。阿输迦下三人坐,共观图卷相评论。

六种震动证神力,普示阎浮解脱门。侍儿旁持钵塞莫,心有所悟手自扪。

一人右肩独偏袒,手振锡杖涌慈云。八万四千母陀臂,遍与一切接引恩。

两人跣足对戏水,水流赴石声潺湲。惊涛不敢近衣角,化作万道明珠喷。

有时捉出水底月,将来贮向琉璃盆。献珠龙女凌波立,飘飘委佩从风掀。

云鬟雾鬓态绰约,翩然抗手如鸾骞。一人棱棱瘦露骨,猛虎弭耳身旁蹲。

情与无情俱已泯,异物可抚同家豚。昔人作此岂无故,迷途苦海多愁怨。

特开生面留宇宙,凭仗佛力为牵援。若云诸相本无相,髻成德安胸卐文。

现出檐葡色世界,是空是色谁能分。沈檀匣盛锦褾裹,宝珠缨鬘垂缤纷。

六时忏悔菩提记,清磬红镫礼世尊。

林梢旧洒西州泪,惊随暗尘飞到。吟思满苍烟,恨倚阑人渺。

残僧惊客老。问哀乐、中年多少。冷落招提,梦痕重省,晚钟催觉。

翻幸锦鲸游,胡笳怨、不入高山琴调。愁影乱蒹葭,尽长歌攲帽。

淩云书势好。与谁證酒边孤抱。料今夜、月落梁空,定断魂凄照。

锦瑟银筝酒半酣,离情几许旧曾谙。却怜后夜相思处,三晋山高月正南。

六籍火未熄,龙兴芒砀云。呼韩朝渭上,已纳王政君。

半夜觉松雨,照书灯悄然。河声才淅沥,旧业近潺湲。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

一雨开新霁,长空绝点埃。眼明初出郭,心远乍登台。

矮塔培黄壤,摧碑渍绿苔。几人遮日去,双燕受风回。

稚柳沿新堑,神祠映古堆。翠峰依旧好,金菊为谁开。

日夕牛羊下,天寒鸟雀哀。黄流随去住,元气接周回。

风帚谁操执,云衣自剪裁。松杉诚异质,樗栎谩多材。

效北衣冠变,平南士卒来。功名殊未已,伏腊迭相催。

吊古情何益,哦诗愧不才。归欤风景暮,携友且衔杯。

铁城秋色接西垣,远客还乡易断魂。霸业可怜燕太子,战楼谁吊汉公孙。

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慰眼西风犹有物,太行依旧压中原。

霜风何凄厉,兰萧同枯萎。念此鼻为酸,恻怆中心悲。

由来无丑好,众女嫉蛾眉。数罟困巨鱼,盐车厄天骐。

况复值怨仇,贝锦成祸机。俯首无所诉,菹醢听所为。

向非知己者,虽死谁明之。君子有行役,后会在何时。

欲别不敢往,瞻望涕涟洏。援笔抚我心,为公吐此词。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旅游忽过清明节,百感中来与愿违。
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
青山对面人何在?白发倚门身未归。
薄暮登高重惆怅,岂因萧飒故山薇?
驱马城西阿。
遥眺想京阙。
望极烟原尽。
地远山河没。
摇装非短晨。
还歌岂明发。
修服怅边覊。
瞻途眇乡谒。
驰盖转徂龙。
回星引奔月。
乐去哀镜满。
悲来壮心歇。
岁华委徂貌。
年霜移暮发。
辰物久侵晏。
征思坐沦越。
清氛掩行梦。
忧原荡瀛渤。
一念起关山。
千里顾丘窟。

名家世代产贤臣,清白流芳迈等伦。柏叶拂阶迎廌角,红云拥殿识龙鳞。

畅当诗律知无敌,薛稷才华愧不纯。江左扫清虽一道,里行犹赖济斯民。

条山苍苍河水黄,大贤钟毓非寻常。儿童走卒识君实,至今青简生辉光。

天将元老资有宋,范韩文富道继昌。公乎正色发伟议,伊训说命同敷扬。

传闻中国相司马,辽人拱手戢朔方。奈何功德未及竟,凤凰忽逝麒麟藏。

转使奸回窃国柄,碑刊元祐覆纪纲。当时墓碑题御笔,清忠粹德昭炜煌。

钜手万言勒神道,学士振藻铿琳琅。一朝被谗忽摧毁,马鬣空见斧与堂。

墓门闭向六百载,公名自共河山长。整冠下拜瞻且肃,松柏声入清风香。

梅潦因仍不计旬,舟车屡易敢因循。
昭真观里泠泠水,岂解游人有怒瞋。
殷红鄙桃艳,淡白笑梨花。
落处飘微霰,繁时叠碎霞。
苑宜开帝里,坛称在儒家。
丽日明珠箔,清香袭绛纱。
止笙磬,撤豆笾。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
情馀慕,礼罔愆。喜黍稷,屡丰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