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注释
身外:自身之外。
两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录录虽能早致身,中年东海与西秦。
只宜桐柏山中老,不是麒麟阁上人。
故病未休新病起,黑头应笑白头新。
天公早赐还山诏,怀抱纷纷倦俗尘。

江南九熟清明近。红有樱桃松有粉。瑰花调,珠叶衬。

多谢当垆人不吝。

下香蔬,兼细笋。食到畔心争忍。消受自惭过分。金钱教莫进。

水不能清,以姑而清。姑之清兮,水之荣兮。水不能浊,以嫂而浊。

嫂之浊兮,水之辱兮。惟妇与女,水其因汝。人不知之,水则知汝。

吁嗟妇兮,畏此水之知兮。吁嗟女兮,畏此水之因兮。

明星当户动征鞍,此去春光道路看。巴子地形天外转,嘉陵江色郡中寒。

三秋战伐抡才急,四海诛求出牧难。沈约未须裁八咏,倚楼时复望长安。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归有光耀,且请为我来山南。

玉韫珠藏出有期,子今行矣复何疑。文章价定无容论,富贵时来不厌迟。

晓月正临扬子渡,晚风遥爱后湖湄。天公也助人行色,预遣凉飔扫赫曦。

我本飘然出岫云。挂冠归去岸纶巾。但教名利休缰锁,心地何时不是春。
竹叶美,菊花新。百杯且听绕梁尘。故乡父老应相贺,林下方今见一人。
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
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大明正德龙集庚辰后八月二十日。
锦堂老人书于大学士杨一清私第。

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

白露霏以静降。

云中丹井出天然,白石当年煮尚坚。
洗耳不留尘世事,松阴高居伴神仙。

藉甚张公子,新诗逼大家。小楼燕市月,微雨社城花。

晏坐青镫暮,狂吟乌帽斜。夜来题秀句,传唱满京华。

蜂蝶飞飞春事忙,煖风池馆百花香。连花折得青梅子,怕触心酸不敢尝。

山茗开笼,江鲥穿柳,好事都入熏风。昼长人静,蝴蝶梦魂中。

枝上残花犹落,闲情看,葵萼成丛。春归去,朱明节近,吹锦到帘栊。

阴浓。莺语处,开同芍药,烂若芙蓉。且追陪杖履,谈笑从容。

拨取床头斗酒,拼一醉,亭上称翁。还堪羡,江郎有笔,挥洒尽如龙。

久戍谁能措一辞,多君笺奏便旋师。石龙尘散机才息,铜柱风狂事早知。

鬼国冒烟空障雾,圣朝弃癣不旌旗。防微杜渐安边策,若个忠肝可勒碑。

墙外春山翠欲流,一年花事值春头。斜风细雨寒犹嫩,绿酒红灯客尚留。

大海烟云纷万变,主人意气足千秋。曷来又印鸿泥爪,聊试堂坳泛芥舟。

森严刁斗拥熊罴,赏罚分明未足奇。只望一身存胜代,敢将两岛抗全师。

图开赤嵌形堪踞,业复朱家势莫支。智力难争天命在,多君风调俨须眉。

谁掇孤根墙解栽,天然农艳衬瑶台。
岁寒松柏如相问,一点丹红雪里开。
麦陇桑畴溪路斜,溪南溪北自千家。
当年战守知谁力,好把寒泉荐菊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