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注释
悼伤:即悼亡,指丧妻。东蜀:即东川,治所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散关:又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鸳机:刺绣的工具。

鉴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绮里祠前后,山程践白云。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晓角吹人梦,秋风卷雁群。雾开方露日,汉水底沙分。
寒色凝罗幕,同人清夜期。玉杯留醉处,银烛送归时。
独坐隔千里,空吟对雪诗。
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
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

炎海冥冥瘴未收,赤嵌城畔又经秋。闺人梦去飘罗刹,野鬼魂归哭髑髅。

百道舳舻催转粟,连营刁斗警传筹。排灯閒看平台记,七日功成想故侯。

五更帘幕收残雨。翠翎画鹊枝头语。初日弄春姿。隔烟梅已知。

梦痕衾上浅。乡树东南远。晓阁起梳鬟。那人寒不寒。

数峰酣枕华山窗,世事乾坤已乞降。到我白云麻屦几,共君玄碧酒杯双。

贤人道本芸香阁,渔者天须白鹭江。消息杏花春万里,殿元明日在吾邦。

栖迟在野半星过,混迹时逢醉尉诃。昼永闲门游迹少,夜阑警枕泪痕多。

谁人共汝闻鸡舞,少日怜余扣角歌。料得横霄黄鹄翅,未须逃死入蜂窠。

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

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

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

救人在所急,量财酬高谊。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

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三圣重熙鸿业茂,百灵申锡宝符彰。
寅恭清净函无象,顾諟高明顺秉阳。
法驭省巡修废坠,真宫经始报祺祥。
栋升文杏觚棱峻,殿启真琳玉瑱方。
九帐盛仪陈宴衎,六茎清奏助欢康。
开轩瑞气凝空碧,驻跸晴辉艳赭黄。
珠树移阴從帝圃,霓旌分影自仙乡。
宸游悦豫同襄野,睿藻昭回迈柏梁。
黎庶纵观争叹咏,侍臣嘉颂极游扬。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

垂老朝三聘,生平食一箪。绝知斯道在,遗恨得时难。

庙谨先师祀,书传后代看。形容铭墓石,三发喟然叹。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荷花犹有晚来香。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谁将疏懒写,三昧得天机。游息惟林壑,冠裳只布韦。

神清含俊逸,笔古造精微。遐想随时倦,幽栖与世违。

黄茅松下屋,白石水边矶。芳饵沈新月,长纶控落晖。

结盟鸥鸟狎,坠钓鳜鱼肥。柳树烟中坐,芦花雪外归。

淮山将翠绕,楚树送青围。清梦游仙岛,丹心拱帝畿。

江湖香稻饭,泉石绿萝衣。风月诗囊贮,尘埃醉袖挥。

野人供葛屦,童子扫柴扉。随地声华远,到城踪迹稀。

晚樽螃蟹熟,秋水鹭鸶飞。鸑鷟方宜贵,骅骝不可鞿。

逍遥比徐勉,恬淡过王晞。始有高人传,终无别壑讥。

静观悬画轴,高卧枕琴徽。歌和沧浪罢,先生独见几。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
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向晚宴且久,孤舟冏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
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绿柳红花逼禁烟,解貂酤酒纵留连。买山惟乞分司俸,饷客还余博士钱。

剧饮顿能消久渴,深谈犹是胜高眠。流光莫听轻抛掷,旅次春风又一年。

山头留古刹,客到且羁栖。回望高天近,平分落日低。

钟声风上下,塔影月东西。间共僧拈句,何妨壁上题。

如此亭台,云根水曲,最宜清夜。淡月疏烟,风帘入图画。

骚人词客,应两两、海棠花下。幽雅。红萼翠尊,尽今番潇洒。

小桥欹榭。高木差参,碧桃又低亚。玉兰几树,琼香动平野。

梦想十洲三岛,好与此间描写。倚碧阑星影,记向蕊珠归也。

明湖如镜橹声柔,云影天光豁远眸。差喜鱼龙安大壑,且陪鸥鹭过前洲。

苍茫吴楚思高咏,浩渺沅湘忆旧游。为语南山须记取,待输片石送归舟。

驷牡不遑王事盬,野人归去白云閒。人心万古同此理,城外青山即岘山。

紫阳小学人谁读,祭酒居然教不行。念念只归官禄上,谩言父母与神明。

妙论出六合,微言破九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