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红豆又称相思子。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元龙湖海豪,盖代声籍籍。只今观耳孙,才皆万夫敌。
叔兮美无度,伯也古遗直。当年种玉翁,什袭裹双璧。
期公垂天云,佐郡试戢翼。尚开柴桑径,引领望三益。
尝闻筑燕台,千里走乐剧。市骨捐千金,厩乘尽虎脊。
公乃真好事,屣履见逢掖。定知子舆辈,一笑皆莫逆。
束发读连山,端倪识乾坤。欲辨南北戒,须窥越胡门。
藏书探禹穴,乘槎穷灵源。平生蓬矢志,到处屐齿痕。
脚方西湖脱,眼已青丘吞。长风一苇航,急浪万里奔。
易艬溯月峡,讯程指新繁。江行大玉篆,星垂小铜浑。
风俗异东吴,气候如南恩。青壁拔地起,黄流从天翻。
身随五两动,命恃百丈存。山灵迎我来,林影罗旌幡。
川妃导我去,涛声合钟埙。蛟龙蛰渊底,虎豹潜崖根。
间逢偓期语,尽辟夔魍魂。有祠扁汶川,倚山坐平原。
已绝白狗渡,尚望黄牛蹲。要神楚怀糈,赉福鲁致糈。
力护重险济,兆应匪寇婚。欧以异梦纪,苏以定分论。
君诗班其间,压倒白与元。短窗箬叶蓬,浊酒椰子尊。
肯来共吸鲸,有味过解鼋。磴藓挹晓润,岩葩借春温。
郊丁趁虚集,滩户射利喧。巢云屋鳞鳞,锄月坡反反。
棕花荐甘芳,竹枝写辛酸。是中有佳趣,所在留行轩。
胸次饫壮观,笔端快孤骞。一朝簿书来,能令目眵昏。
江雨四时昏,故人家远村。如何一见面,还又两忘言。
老树经鲛泪,空花断雁魂。由来前日画,妙手出吴门。
别思匆匆,惜无计、得留君住。念此去、寒汀野渚,冰坚可渡。
几个归人残雪岸,一肩行李斜阳路。较春初、一倍泪痕多,如铅注。
离别恨,都休诉。问后会,知何处。叹人生聚散,飘蓬落絮。
风雨莫教魂梦隔,音书肯使鳞鸿误。更为余、传语到高堂,思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