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北方、从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故都及其附近荒凉景况和自己的悲惨经历。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诗人没有出面铺叙事件、描绘场景,也没有穿插任何评判的语言,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完全可从北来人的叙述中体会出来。这样的叙事诗,显然是从杜甫“三吏”、“三别”一类的诗化出。这两首五律,记录了一个从金人统治的北方南逃的人的血泪控诉。
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状况。开头“试说”二字含义深婉,隐约透露主人公不愿说、不忍说的悲抑心境。从而表明他的诉说是应别人的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这样,一箭双雕,写说者也就写了听者。听者身居东南,心里却老是惦记着北方的骨肉同胞,急欲知道他们的近况;对于故都汴梁,更是魂牵梦萦,一往情深。面对这样的问讯者,“北来人”诉说着,带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以致白发频添,忧伤至极。接着正面写东都,交代忧伤的原因。宫殿、铜驼,是都城内的景物,石马是北宋诸帝陵园中的景物。然而,陵园内的石马已残破不堪,长眠于此的北宋诸帝死后还要蒙受亡国之耻。官门外的铜驼倾倒在荒烟蔓草之中,回忆昔日的繁华景象,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一齐涌上心头,不禁泣下如雨。诗人选用这些最富特征的事物,涂以想象的浓烈色彩,对人于金人之手的都城面貌进行了艺术概括,用笔简洁而境界全出。“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上句一个“残”字显示了陵园的悲惨变化;下句一个“泣”字则寄托了京都居民的哀痛,彼此映照,情景相生,感慨万千,低回不已。故都虽已残破不堪,而遗民的复国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以致把边境传来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当作谣言,不愿听信。那些旧日京师的妇女,如今虽已素发飘萧,境况凄凉,但衣着妆束仍是当年模样。故国之思,终未消歇。
第二首由“北来人”介绍自己南逃的际遇和感触。一家十口同时离开北方,为的是过上安稳日子。不料频罹祸患,亲人相继丧生,如今独自一人,伶仃孤苦,犹如失群的孤雁,竟至无处栖身,被迫寄宿荒凉的寺院,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穿的还是从中原带来的金人服装。个人的遭遇已然不堪忍受,国家的境况更加令人沮丧。南来以后看不到卧薪尝胆、秣马厉兵的图强之举,那些深院大宅里的当权者,整日歌舞宴乐,不问边情,不忧国事,长此以往,恐怕连偏安的局势也难维持,收复失地更是遥遥无期。“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结语哀痛绝望。
此诗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诗人不转述中间环节,让主人公直接面对读者说话,这样,读者便会感到诗中所陈都是诉说者的亲身所历,语语发自肺腑。其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中原遗民思念故国与南宋小朝廷权贵歌舞升平相对比,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其三是以叙事代替抒情。诗中也有直接抒情的语言,如开头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和结尾的“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等,但纵观全篇,叙事是其基本手段,从东都说到南国,依次点染,脉络分明,其中提到的人和事都具有某种典型性,融汇成一体,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长情意。总之,这两首诗注重写实,却不失之板滞,原因在于以情疏导,质朴之外,更见自然流动,颇能体现诗人自己的风格。
身将隐矣,谢故人无恙,灌园差乐。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向南州栖托。
半亩斜阳,一锄野水,刖自成丘壑。柴门土锉,箸书应是僮约。
谩教车骑重来,请从此逝,高举随黄鹄。老圃空依徐稚宅,谁荐秋风葵藿。
万柳堤荒,百花洲冷,烟月长萧索。旧盟鸥鹭,偶然飞下寥廓。
君不见句曲陶弘景,通籍犹号华阳公。君不见竟陵陆鸿渐,著书自称桑苧翁。
中冷泉前餐海雪,楚王涧上听松风。二贤先后数百载,烟霞气格无不同。
夫子起家澶濮久,大河甲秀连台斗。凿流玉莹激轩墀,丛石锦横浸池薮。
性惟高洁冰霜姿,才自清通衡镜手。内观坐照万古前,不以淄渑挂其口。
笑顾谢海客,轩然舞而跃。龟壳卷何为,蛤蜊食何乐。
君不见苏家学士嗜湘醽,岷嶓之源图作经。续茶以为谱,调水有一丁。
大瓢贮春瓮,小勺分江瓶。甘以口腹役双足,何如澄心诵黄庭。
仰视夫子犹鸿鹄,千秋陶陆垂丹青。
野人赤脚走官道,踏上盐田看监灶。灶丁烧畬不煮海,万井寒烟风浩浩。
道旁老翁烧是谁,手拨畬灰归去迟。相逢举手相劳问,自言生长升平时。
寒乡旧是煮盐户,出门咫尺无旷土。自从斥卤变桑田,丁男始识农与圃。
盐场作田田有租,场中无盐仍追呼。一田二税互逼迫,十年两役纷支吾。
荒年百室如悬磬,年丰谷贱为农病。县主场官交索租,孤儿寡妇罢奔命。
今冬尽室输官仓,明年枵腹春耕忙。新丝卖尽又新谷,空拳无计完秋粮。
城中富人巧生殖,九分出钱十取息。娇儿稚女相随来,薄暮得钱朝雇役。
得钱未煖便纳官,归来入室摧心肝。人生恩爱岂不重,践土食毛良独难。
田家耕田食贵米,盐户无盐啖清水。可怜半死白头翁,回首升平如梦里。
烧畬煮灰灰作盐,持盐易米堪养廉。殷勤致语道旁客,蓼虫习苦不烧甜。
我闻老翁呜咽语,咄嗟涕泣零如雨。九重天高唤不闻,老翁老翁徒自苦。
秀泖遥通银汉潮,先期一月鹊填桥。妆楼那有炎敲到,玉女头盆雪未消。
沈香羯鼓弄春杯,席上才看半作堆。争似君家屏障里,年年岁岁有花开。
三月风烟到处新,渐愁佳丽化为尘。重遮去路如留客,转入中堂乱打人。
帘外翩跹呈妙舞,枕边宛转学横陈。为君憔悴君应恨,何不为欢及早春。
问天公何故,皎皎清光,将云遮去。风鹤频传,奈魂惊逆旅。
种种愁怀,重重离恨,况连宵风雨。檐滴难休,馀寒犹峭,拥衾无语。
回忆当年,乡关乍别,世态炎凉,人情如絮。今日重来,叹故居何处。
临流怅望,水泛平堤,更烟迷前浦。虚负春光,因循误却,赏梅新句。
人皆喜膏泽,我独忧丰年。岁凶已贱粜,年丰安得钱。
赋役忽惊骇,仓廪甘弃捐。铢铜苟可换,富贵宁我怜。
归来官事了,相吊柴门边。农夫未尽死,谷价应常然。
王心幸仁圣,分职当忠贤。谓谷贱为美,咄咄无欺天。
令节凭高引兴长,半天秋色落壶觞。茱萸亭畔濡凉露,砧杵人间捣夕阳。
天碧纵横啼过雁,山青悲咽乱唫螀。不知此日龙山会,潦倒谁如落帽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