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十月日之朔,大市观灯行。大市六七里,灯火如繁星。
万灯夹一道,直接东门城。城乌不得睡,城树交青青。
城树青围屏,城瓦排流晶。晶光水仙阙,细马芙蓉軿。
弦弦子夜曲,管管阳春声。楼楼语纤凤,巷巷穿雏莺。
枝枝玉作花,担担花压饧。花花绮相互,叶叶娇难名。
花花幻桃李,叶叶成薇蘅。桃李间薇蘅,靺鞨千珞璎。
翠为火齐吐,红为珊瑚擎。火齐芍药障,珊瑚莲华茎。
障云匼匼动,茎露霏霏倾。月碧地无夜,日赤天不盲。
燕子能舌招,蝴蝶能目怜。琐琐出姽婳,一一皆分明。
亦有九芝盖,导以双龙旌。俳谐杂傀儡,妆束何媌娙。
布綵霞虹垂,发炮雷霆砰。众巧镂毫发,万妙归仪形。
趋繁乃至极,所有无不呈。忽慨辛壬间,寇海喧鲵鲸。
一陷昌国州,再破蛟门营。三战溃堇邑,窜逸悲鼯鼪。
惟时大市中,白昼风雨冥。苍霾塞荒户,?雾浮重甍。
朱喙吹芦笳,墨指抓铜钲。铜钲琅琅敲,芦笳呜鸣鸣。
驱逐狼与豺,跳跃禽与猩。乱蒿埋胔骸,鬼夕多燐萤。
燐萤寂寂飞,鬼火相送迎。鬼火闪绀碧,鬼啸纷咿嘤。
过者无一人,但有惨气横。仰视河汉高,灼灼悬欃枪。
其下如幽都,裸狱啼黯檠。檠膏黯不继,鬼来吹火腥。
火鸦入官屋,火蛇猛纠萦。拉杂摧罡飙,一炬民屏并。
吁乎阿房宫,凄矣长平坑。池鱼半焦烂,罔敢潜游侦。
蚩蚩眼中辈,四散投棘荆。断装受虏掠,缚体遭笞搒。
有钱无货鬻,有土无铁耕。亡者多不存,存者皆倖生。
元气一斲削,暂复未为亨。愿期养廉朴,庶几保困儜。
况乃计金币,列肆匮筥籯。可怜百卮漏,难补一日盈。
岂真裁抑艰,莫戢奢侈萌。昔日葬马坟,今已巍闬闳。
昔日炰牛庭,今已华栏楹。昔日大梵宫,今作官府厅。
官府坐厅上,百戏娱酒觥。小曲按和笙,大曲搊排筝。
大舞双柘枝,小舞双鵁鶄。稽首谢官府,官府千百龄。
官府千百龄,百姓长太平。悦尔官府目,媚尔官府听。
官府增爵禄,百姓免圄囹。臬臬官府门,万宝金银钉。
桀桀官府堂,四壁兰椒馨。堂下灯火光,璀璨连葆缨。
门外即大市,笑语山河倾。驱逐舆与儓,跳跃老与婴。
北门打三鼓,南门传四更。四更复五鼓,大市挨轩軨。
轩軨不肯散,灯火不肯暝。官府岂真醉,百姓岂真醒?
借问官府谁,官府曾苦征。借问百姓谁,百姓曾苦兵。
一朝竟安堵,不乐当无情。百姓长太平,愿为官府赓。
陶然饯别短长亭,吟册光生汗简青。千顷汪波医我俗,每谈高致忆趋庭。
曾记瓢仙。飞觞相属,泼墨联篇。岂是袁妖,偶然贺鬼,忽尔摩禅。
而今佳话频传。淋漓向、乌丝画笺。选韵撩人,吟诗过日,集句销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