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清奇多姿的景语开笔,表现诗人远听太白轻雷、近看紫阁流云的归山逸趣;中间续以久滞宦途的兴叹,折为“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的失意和惆怅;最后复出之以景语,留袅袅钟音于诗外。诗以山中雷鸣雨落、云烟变幻的奇观为启端,抒发了诗人对心居微官的愧悔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全诗语调慷慨豪迈调,绘景雄奇瑰丽,境界淡远,写得气魄非凡。
开始四句写雷雨景象,第一、二句写远景。诗人在白阁峰西面自己的草堂中,极目远眺,只听见轰然的雷声突然从终南山那面传来,震耳欲聋。“雷声傍太白”一句,起势突兀,巨响自天而降,震撼人心,具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接着,闪逝雷煞,大雨滂沱,笼罩着莽莽苍苍的终南山诸峰。这铺天盖地的大雨,在惊雷的衬托下,更加气势夺人。第三、四句渐次而近:终南山的雷雨正向草堂汹涌逼来,东面白阁峰上的乌云,如万马奔驰,涌向那紫阁峰上的十万长松中,乌云与松林连成一片,激起满山的虎啸龙吟。开始这四句,雷鸣、雨下、云涌,写得层次分明,又错综交织,并且与终南山和白阁、紫阁诸峰相连,造成一种雄阔无比、笼罩宇宙的恢宏气势。
接着,诗人却就此陡顿,转换笔锋。“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是这首诗前后过渡的关键。前一句是对风雨雷电交织而成的雄壮景色的赞叹,而后一句于赞叹之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表面是在进一步渲染草堂景色之胜,而实际上,是用“衡门”与帝都长安以及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衙署相比,京城和衙署尽管那般堂皇,但生活却是平庸枯燥的,比不上这简陋的草堂中瞬息万变、应接不暇的景色,和那游目骋怀、无拘无束的浓郁的情趣。这里已经委婉流露出了诗人追求新鲜活泼、自由无碍的生活的思想。
由这关键性的两句,引出了诗人的深深感慨。从“幸有入亩田”到末尾,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区区微官的不满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自己本有几亩薄田,可以像二仲那样过隐居的生活;也听过“达士”规劝之语,正与诗人心相通。却错误地做了个于世无补、于己不利的区区小官,现在因假而还归草堂,看到自己满身尘俗之气,无地自容啊。如今,钓竿疏远了,舂米的碓也无人操作,想起来惆怅不已,望着那日暮时渐尽的飞鸟,只听见南溪几声悠扬的疏钟。最后两句,诗人将无限怅惘之情,融进自然景物之中,结语微妙。白天四处觅食的鸟儿,随着暮色的降临,渐渐各自找到了归宿之所,而自己还滞留宦途,在异乡飘泊。那静夜里悠扬的钟声,是警醒诗人的“暮鼓晨钟”,好像是对诗人的召唤,但同时又像是轻轻的叹息。诗人用象征、映衬手法,将不尽之意隐含在最后两句。
不仅如此,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还形成了一种对比,隐含着诗人的深意。开始四句极写雷雨风云来势之猛,一派动荡之势,草堂似乎难以避免暴风雨的冲涮。接着,诗人虽然没有再交待风雨,但从最后两句“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的暗示中可以看出,显然风雨往别处去了,并没有降临草堂。诗人这种章法,动荡与宁静的强烈对比,无疑地隐含着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与“早闻达士语,偶然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的出处无定的伤喟,正是统一的,两者交相映发,将这种迷惘而又感伤的情怀,表现得更为婉曲而又深沉。
梦绮春明,对黄花秀色,西风沈醉。皎镜玉霜,人天更无红紫。
歌尘荡入云罗,幻璧月、琼枝奇丽。应记。记瑶台旧游,霓裳仙队。
芳倩竞蓉桂。向梅边清课,须为桃李。十二翠屏,消得护花心事。
多情见说江东,占俊约、陈髯浑似。兰佩。渺余怀、秋容画里。
客醉黄花月,堂开白雪天。重城辉夜色,老树夺春妍。
已负金樽酒,那成宝剑篇。病来扶上马,归向小楼眠。
穷愁逼逼空叹息,远游冠在犹堪拭。伯通桥下春水流,布帆一幅千里游。
芙蓉湖波绿如染,罨画溪头山几点。花明月白不知夕,髣髴扁舟重入剡。
旧游曾识延陵生,莫逆穷交一步兵。且作平原十日饮,安事夷齐千载名。
寂寞圌山老都尉,迟我碧桃花下醉。锦江春暖浪俱香,赤城霞流山失翠。
金焦遥作两青凫,水面飞来扑玉壶。万里长江限南北,令人长忆孙伯符。
燕子矶头燕子飞,凤凰台畔柳依依。看花偶入长干寺,策杖还须到翠微。
荷衣脱下白纷纷,尽是钟山松上云。辟支洞口金光草,兜率岩中宝藏文。
摄山自古多灵药,归来始践徵君约。悠然置我丘壑间,高吟梁父惊猿鹤。
吾笑殷中军,废后书空竟莫闻。又叹阮遥集,一生当著几两屐。
此身不带封侯骨,朅来幸有烟霞癖。黄金朱芾求不来,白云青山随可得。
不因未了向平缘,五岳追寻孰我先。知君亦是沉冥士,寄此春游汗漫篇。
振振者鹭,在渚之薮。我仪图之,其丽维九。顾盼和鸣,八跱一飞。
昂首跂足,觊其具依。彼飞而旋,亦念群处。清风载飏,濯濯其羽。
乃㒽渚曲,维石巉㟽。上延松梅,下翳丛筱。爰得其所,游咏一方。
或群而飞,盖未可量。嘉尔君子,洁白无二。可仪于朝,亦簉于位。
嗟嗟百鸷,不如一鹗。式咏振振,以继舞籥。
君言采黄精,且向山中去。山中黄精有也无,露湿芒鞋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