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雷声就在太白山旁边震响,雨点却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青松。
美妙的景象纷然出现眼前,草堂隐居生活趣味更浓。
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早就知晓有识之士的见解,自己内心里恰与他们相通。
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
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
飞鸟投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畔又传来报时的夜钟。
注释
因假:一作“田假”,唐代官吏到职田理田的假期。
白阁:终南山的一个山峰,在陕西鄂县东南。
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邱县南。
紫阁:终南山的一个山峰。
胜概:美景
衡门:此指自阁西草堂。
延:及。
二仲:指汉代隐士羊仲、求仲。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
偶:恰。
徇:从,曲从。
尘容:俗态。
碓(duì):舂米的器具。
南溪:泛指白阁西草堂南边的溪涧。

赏析

  诗以清奇多姿的景语开笔,表现诗人远听太白轻雷、近看紫阁流云的归山逸趣;中间续以久滞宦途的兴叹,折为“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的失意和惆怅;最后复出之以景语,留袅袅钟音于诗外。诗以山中雷鸣雨落、云烟变幻的奇观为启端,抒发了诗人对心居微官的愧悔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情怀。全诗语调慷慨豪迈调,绘景雄奇瑰丽,境界淡远,写得气魄非凡。

  开始四句写雷雨景象,第一、二句写远景。诗人在白阁峰西面自己的草堂中,极目远眺,只听见轰然的雷声突然从终南山那面传来,震耳欲聋。“雷声傍太白”一句,起势突兀,巨响自天而降,震撼人心,具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接着,闪逝雷煞,大雨滂沱,笼罩着莽莽苍苍的终南山诸峰。这铺天盖地的大雨,在惊雷的衬托下,更加气势夺人。第三、四句渐次而近:终南山的雷雨正向草堂汹涌逼来,东面白阁峰上的乌云,如万马奔驰,涌向那紫阁峰上的十万长松中,乌云与松林连成一片,激起满山的虎啸龙吟。开始这四句,雷鸣、雨下、云涌,写得层次分明,又错综交织,并且与终南山和白阁、紫阁诸峰相连,造成一种雄阔无比、笼罩宇宙的恢宏气势。

  接着,诗人却就此陡顿,转换笔锋。“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是这首诗前后过渡的关键。前一句是对风雨雷电交织而成的雄壮景色的赞叹,而后一句于赞叹之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表面是在进一步渲染草堂景色之胜,而实际上,是用“衡门”与帝都长安以及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衙署相比,京城和衙署尽管那般堂皇,但生活却是平庸枯燥的,比不上这简陋的草堂中瞬息万变、应接不暇的景色,和那游目骋怀、无拘无束的浓郁的情趣。这里已经委婉流露出了诗人追求新鲜活泼、自由无碍的生活思想

  由这关键性的两句,引出了诗人的深深感慨。从“幸有入亩田”到末尾,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区区微官的不满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情怀。自己本有几亩薄田,可以像二仲那样过隐居生活;也听过“达士”规劝之语,正与诗人心相通。却错误地做了个于世无补、于己不利的区区小官,现在因假而还归草堂,看到自己满身尘俗之气,无地自容啊。如今,钓竿疏远了,舂米的碓也无人操作,想起来惆怅不已,望着那日暮时渐尽的飞鸟,只听见南溪几声悠扬的疏钟。最后两句,诗人将无限怅惘之情,融进自然景物之中,结语微妙。白天四处觅食的鸟儿,随着暮色的降临,渐渐各自找到了归宿之所,而自己还滞留宦途,在异乡飘泊。那静夜里悠扬的钟声,是警醒诗人的“暮鼓晨钟”,好像是对诗人的召唤,但同时又像是轻轻的叹息。诗人用象征、映衬手法,将不尽之意隐含在最后两句。

  不仅如此,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还形成了一种对比,隐含着诗人的深意。开始四句极写雷雨风云来势之猛,一派动荡之势,草堂似乎难以避免暴风雨的冲涮。接着,诗人虽然没有再交待风雨,但从最后两句“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的暗示中可以看出,显然风雨往别处去了,并没有降临草堂。诗人这种章法,动荡与宁静的强烈对比,无疑地隐含着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与“早闻达士语,偶然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的出处无定的伤喟,正是统一的,两者交相映发,将这种迷惘而又感伤情怀,表现得更为婉曲而又深沉。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十岁考中进士时,却只在京城长安做了个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责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而又琐碎。这对于诗人来说,无异于被无形的绳索捆缚着,使他置身于牢笼。诗人不耐烦衙署的枯燥无味,请假回到草堂,写下这首诗。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猎骑秋来在内稀,渚宫云雨湿龙衣。
腾腾战鼓动城阙,江畔射麋殊未归。
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甘棠城上客先醉,
苦竹岭头人未归。响转碧霄云驻影,曲终清漏月沈晖。
山行水宿不知远,犹梦玉钗金缕衣。
夫子安贫五十年,年来生事更茫然。
青衿稚子彼何有,白首故人谁见怜。
霜後鹑衣寒绽线,日高鱼釜冻无烟。
冗官犹愧苏司业,不得时时送酒钱。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尚忆池塘梦阿连,当时此意惜无传。薪车不障洪河决,乔木终随故国颠。

柳下煅工真得道,竹林酒友谩称贤。先生义慨云天薄,千载参渠活句禅。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幕府新开紫气临,红莲绿水照初心。
宦游受用家庭训,公退寻盟湖海吟。
傍塔山居真吏隐,酌碑潭饮当官箴。
自矜出谷儿嬉老,一面春风得最深。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峡山高峭月微明,十里如墙夹岸行。谁向中流喧爆竹,东西崖谷走雷声。

此日秋风绝可人,年时炎溽尚伤神。且看晓色清如洗,转觉寒光翠欲嚬。

松下有时晓鹤舞,溪边无数白鸥驯。便须酌酒酬心事,莫谩支吾愧此辰。

风雅诏屈宋,篆隶开钟王。义精太史笔,百世宗潮阳。

予生独后时,志欲袭众芳。不践道德圃,游艺徒遑遑。

长嗟竟焉如,严驾临康庄。朝驰秦汉郊,暮税邹鲁乡。

西州有佳人,鼓琴谐咸章。锵鸣琼瑶佩,绚粲芙蓉裳。

揽衣愿从之,远在天一方。习尚或庶几,高节何可望。

日静班姬门,风轻董贤馆。卷耳缘阶出,反舌登墙唤。

蚕女桂枝钩,游童苏合弹。拂袖当留客,相逢莫相难。

秋水芙蓉岸,孤帆天上归。青山四面起,白雁数行飞。

里父供新酿,家人浣旧衣。封侯定何事?且理钓鱼矶。

蜂蕊分香,燕泥破润,暂寒天气清新。帝里繁华,昨夜细雨初匀。万品花藏四苑,望一带、柳接重津。寒食近,蹴踘秋千,又是无限游人。红妆趁戏,绮罗夹道,青帘卖酒,台榭侵云。处处笙歌,不负治世良辰。共见西城路好,翠华定、将出岩宸。谁知道,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
蓐收传令待残更,斗转参横露气清。
谁弄瑶池三尺玉,怪来万壑动秋声。

燕丹愤激报秦耻,壮士悲歌感知己。美人呜咽马无声,惨白衣冠寒易水。

侥幸之谋虽不成,绕柱断襟惊欲死。人谓此举速燕亡,燕即帝秦亡一耳。

但惜华阳馆,不如黄金台。黄金一筑骏马来,三齐锁钥朝燕开。

华阳馆,荆榛满。镯镂空误樊将军,黄沙一望斜阳晚。

沿溪傍水便开山,我亦闻之拟往还。一日无僧浑不可,十年作客几能閒。

书成短偈堪留寺,说到真虚欲点顽。正有许多为政处,仅将心思付禅关。

古香无伴侣,一榻共云分。
磵水塘头过,樵歌枕上闻。
余生聊自适,此意与谁论。
落叶如相委,时敲月下门。

龙河花下送师归,吴楚千峰一锡飞。到日亲朋如借问,乡心迢递宦情微。

狄人城边芳草多,君王立马高高坡。将军射雉城头上,回首天涯劳远望。

湖又雨过泥水深,水深溪路嗟难寻。归来西陵日当午,惟有青山在樽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