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遥遥涉长途,悠悠愁我心。我心愁未央,暌离日以深。
山高水无梁,寄书多浮沉。鱼乐在故渊,鹿鸣思长林。
觉时影与身,梦来裯与衾。端居迟日月,旦暮如古今。
孤愿人讵知,沉忧自难任。君子不遐弃,怀我以好音。
天垂列象圣遵模,为问还丹事有无。万斛明珠难换颗,痴人妄想点金须。
不惜折杨柳,孟津杨柳西。本是虏家女,嫁作汉儿妻。
已看城郭半浮楂,水戽联翩接渚涯。天意若知民意切,停鞭且止阿香车。
接粮御史性情真,断事官来苦怒嗔。索酒索钱横生事,遭风遭浪肯知人。
村落无树木,鸟兽无羽毛。江淮数百里,弥望皆黄茅。
山行入郯城,始复见柯条。枣色远苍郁,柳意寒萧骚。
草屋枳篱中,犬声时囒囒。
每愁长夏每思秋,及至秋来亦是愁。眉学卧蚕低不起,泪如江水只知流。
日日亭前检落花,一腔心事惜年华。燕子不知人有恨,又衔红蕊落窗纱。
漫说海榴开遍了,怎无缘、玉山一倒。写破狼毫,缘残蚕纸,总为愁人道。
庭院深深晴昼好,奈相思、梦儿不到。反插牙签,倾倒花里,只是闲烦恼。
扁舟遥指鸭婆潭,十里潆洄水蔚蓝。一片楼台烟雨里,分明风景似江南。
四大幻形,徒劳口别。缘会而生,缘散而灭。一片虚空,本无口缺。
六十九年一梦身,临行何用忉二说。
百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有人来问春何在,向道花间无处寻。
朝元阁里不知秋,玉笛曾吹楼上头。一夜空阶鸣蟋蟀,声声犹似按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