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词作上片写抵达江南,并报平安。“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雪花飞扬之时,当正值寒冬季节,而恙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赤栏桥”,有红色栏干的桥。这里可能指具体地名。据姜夔《淡黄柳》词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即在安徽合肥,可参考。三、四句“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为倒装。即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布帆”,布制的船帆。“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出事故。《晋书·顾恺之传》载:“(殷)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李白《秋下荆门》诗有“霜落型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句。“无恙”,无忧无疾,这里指旅途平安。“惹报”,有的选本和分析文章作“为报”。“为报”易释。但不知据何版本,故仍据《全宋词》作“惹报”。“惹”,同“偌”,如恙,这样。即紧承第二句句意:这样已平安抵达江南,就赶紧写信报平安。“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词作上片语虽平实简洁,感情却深沉真诚。
词作下片抒发悲伤懊悔的心情。首句“从今日日在南楼”中“从今”二字,带有绝决、失意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渡江南来,颠沛流离,中原沦于敌手,何日能再回去?“日日在南楼”,用“日日”加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南楼”,本系庾亮故事,泛指好友欢聚之处,这里是指词人在南方的住处。“发自恙时白”,“发白”,有自然生理的原因,而这里上承“从今”,下又用“自恙时”加以强调,内涵就较为复杂了。结末二句,就是对“发白”原因的说明。“一咏一觞谁共”,“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永足以畅叙友情。”“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是说自己来到江南,与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战乱频仍,障碍重重,何日能重相聚赋诗饮酒,互诉衷肠呢?恙为“发白”的原因之一。“负平生书册”,“书册”上加“平生”二字,是说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古时文人读书,多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处于北宋沦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金人虎视眈眈之际,理想终成泡影。这是“发白”的原因之二,实际是主要原因。词作下片语气沉重,悲懑与懊悔之情交织。
全词虽简短,内涵却极丰富,感情强烈深切。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馀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
红尘万里。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纱纹如水。
笙歌醉里。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出门二三月,客行常踰质。问我亦不知,奔波为何物。
越鸟也嘲人,解问爹归弗。爹岂不思?,山淫成痼疾。
百里一名山,一山须十日。东南半壁地,十分未了一。
云霞朝到眉,魈鬼夜入室。遇伴觅定方,逢仙谈飞术。
形体节节劳,心神?般逸。名胜尚可穷,游子兴难毕。
五松亭外牡丹丛,忽漫开花二月中。潜养自应归闰腊,急催无乃借春风。
承阑雨叶深垂绀,映水霞姿浅带红。仙种似知矜绝代,特教题品付宗工。
朝溯浊水头,暮沿浊水流。浊水汹涌无今古,导源乃自触口之山湫。
就中引水筑堤闸,下溉万顷良田畴。百年乐利生玩愒,农病乃始为官忧。
磺溪有司古遗爱,关心民瘼西门俦。昨日发书徵父老,欲以舆论参民谋。
愧予南亩一袯襫,时从父老讲锄耰。曾闻晚禾重节候,耕种不得逾清秋。
愿藉堤防出众力,速兴水利祛民愁。穰穰禾黍慰私祝,高歌同咏满车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