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注释
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
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⑸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
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⑺石脉:石缝。
⑻鬼灯:磷火。点:一作“照”。

赏析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建炎三年冬,胡骑方南驱。王师一败绩,列戍如惊乌。

贼将招叛亡,操戈横道隅。坐令江乡地,化作盗贼区。

平生金兰友,之子真吾徒。避地出三物,夷险两不渝。

岂谓仓惶间,遂有生死殊。始时群盗来,未识安所趋。

但闻戛金革,门外争喧呼。扪萝得微径,密雪方纷敷。

子时索我急,出门冲贼涂。迟子久不至,得报日已晡。

夫妇俱见执,担簦入军俘。累累五儿女,饮泣声呱呱。

小雏从物故,踉跄走大雏。长女留军中,继释二小姝。

藉草已信宿,脱死许可图。贼意欲解缚,小试聊踌躇。

时方羽书至,招谕陈嘉谟。渠奸立授辞,抗论苦未俞。

命子使草檄,操笔徒嗟吁。谓言不事贼,高目扪髯须。

丈夫贱苟活,请就斧钺诛。袒裼蒙殊死,肥白惊瓠壶。

其妻始就擒,抱子俱沉濡。牵挽负残息,冻凌生罗襦。

时方燎湿薪,四座围诸孤。可怜玉雪姿,不受蛇豕污。

须臾有健卒,提刀血模糊。声言杀藁砧,忧愤搅郁纡。

抚掌发浩叹,陨越不复苏。夫义妇亦烈,此事知久无。

自古肉食者,未必非奸谀。生无骨鲠资,含死馀金珠。

石麟高嵯峨,丰碑树龟趺。生无征战功,祁连巧规摹。

谁知草棘中,高义属竖儒。蔡琰既两聘,生子留单于。

晚岁遭阿暪,爱惜存微躯。蔚宗作佳传,浪与烈女俱。

世无采诗官,盛事恐湮芜。子死不足惜,会当逢董狐。

锦衾铺绿野,山麝可曾眠。蕙帐尘凝席,花残鹤惘然。

松枯石老水萦回,个里难教俗客来。
抬眼试看山外景,纷纷风急障黄埃。

每惜春光去,生憎鶗鴂鸣。倦游心易赏,多病戍仍更。

风雨山花过,池塘野水生。买牛归问舍,此计会应成。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应记狂饮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寝树寒声起夜飔,载闻清庙有歌辞。鼎湖已逐群龙化,周驭空传八骏骑。

千古山川神陟地,三年祥禫礼成时。微臣亦抱劬劳恨,万事伤心忍赋诗。

夜堂娇语坐生嚬,眉目分明画里身。谁遣一朝为骨肉,极知千古共埃尘。

回头尚觉呼名误,入想犹疑见面真。漫抚哀琴不成调,他年空忆辨弦人。

一丘胸次有馀师,空此淹留岁月迟。黄墨工夫怜我倦,箪瓢风味要君知。

新诗落笔惊翻水,俗学回头笑画脂。伊洛参同得力句,还家欲举定从谁。

我昔数梦行江潭,青峰转处逢精蓝。洪涛撼壁石径冷,欲至未至心醰醰。

寺门碧云是常住,花木净好香微参。天风铃语坐小阁,最爱倚槛松鬖鬖。

我生舍此无极乐,偶一味及中边甜。前生杳冥孰真幻,人境彷佛惟焦岩。

江山信美惜蒙垢,渐化净域为尘函。我亦流转昧初地,故乡渐远无归骖。

清空妙胜了无分,零丁惶恐差能谙。山楼夜枕辘轳转,暗觉石级潮痕添。

天假纵横入幕筹,东南顿减一方忧。行赍健笔辞天阁,
坐见妖星落蔡州。青草袍襟翻日脚,黄金马镫照旄头。
此行领取从军乐,莫虑功名不拜侯。

千里奔驰志未灰,小舟又唱楚歌回。举头遥见□和塔,无数青山隔岸来。

纤纤运玉指。
脉脉正蛾眉。
振蹑开交缕。
停梭续断丝。
檐前初月照。
洞户朱帷垂。
弄机行掩泪。
弥令织素迟。

重帘休卷,又斜风细雨,清明天气。潘鬓沈腰憔悴甚,懒向石阑重倚。

花落花开,月圆月缺,总是愁中味。相思何处,美人遥隔秋水。

休说旧约寻芳,寒侵纸帐,醉昏昏思睡。底事流莺啼不住,又把离魂惊起。

柳叶含颦,桃花含笑,顿惹伤春意。尺书谁寄,别情千缕难寄。

阁雨浮云寒尚轻。商量雪意未全成。莫嫌竹外萧然处,忽有幽香透鼻清。
诗兴逸,酒魂醒。主人留客更多情。不辞满引成痴客,且为梅花醉一觥。

两住西园都作客,主人暂借娇娃。莫嫌篱畔少黄花。

香腮微晕,红露湿天葩。

自古钟情推我辈,忍教闲却檀牙。酒阑歌罢月痕斜。

温柔乡里,须认是卿家。

入雨朱弦咽,临风碧簟垂。镇长相守绿窗时,忆得婵娟,和袖捲金泥。

小院苔移袜,空帘月印眉。晚妆偷泪滴罗衣,几幅长笺,何处写相思。

虎寮马隘设防闲,半似沙喃逼内山。番害数从溪径出,庄屯都欠瓦楼环。

牢穿莫惜亡羊补,虞备何嫌即鹿艰。丁壮甲田资保聚,石垣应在众擎间。

破暑黄梅雨,清神白乳茶。
万缘俱不到,物外野僧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