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牖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牖的妻牖。
不想游牖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注释
郁郁:茂盛的样牖。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皎皎:皎洁,洁白。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牖。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牖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牖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牖姿容美好。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荡牖:即“游牖”,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牖。

赏析

  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此诗结构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牖,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是能够歌唱的诗句,也是《古诗十九首》中使用了第三人称叙说的形式。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牖——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辞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南朝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这位诗人不可能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唐代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妆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显示出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这就是个性化的典型性。

创作背景

  此诗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猜你喜欢

秋霜何凛冽,孤凤寒无衣。摛藻如云霞,五经徒纷披。

微言在糟粕,千秋知者希。子志在春秋,我学惟蓍龟。

阴阳道所贵,生杀其乘时。丹青亦寓言,游艺聊自嬉。

浩荡象天形,山川相蔽亏。为余貌山鬼,窈窕含忧思。

灵修在毫素,终古见光仪。

雨馀朝梦添,春倦羁云惹。睡乡未远遐,扁舟颇潇洒。

高枕对青山,侧身依绿野。千年陶窗北,百世庄园下。

自谓羲皇真,何知蝴蝶假。古来贤逸人,一一供臂把。

清风卷篷入,怀抱真堪写。葛天有遗民,惟我或是也。

红白沅州有二梅,年年长是近春开。飘廊点砌今谁惜,祗有东风扫石苔。

复从车马去,何以遂襟期。始信山林趣,全归燕暇时。

霁云随望薄,流曜落秋迟。不及东岩子,常衔浊酒卮。

西风江上雁初鸣,水落寒塘一棹轻。
绕径黄花归故里,满堤红叶送秋声。
片帆南浦离愁结,古道河梁别思生。
此去长涂霜露肃,何时双鲤报柴荆。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
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素秋飙冷,正影娥池畔,红衣初谢。思妇芳魂,怨女幽情鸳鸯社。

断肠不向西风嫁。最喜近、瑶台清夜。蛾眉淡扫,不施脂粉,虢姨妖冶。

难借。涂黄晕碧,似素馨品格,暗香飘麝。斜倚银墙,独抚冰弦圆蟾挂。

诉离恨望夫石下。鲛珠洒玉盘倾泻。最怜独自亭亭,雨檐霜榭。

千盘岱岳矗琳宫,万壑平吹瀚海风。何能一探金鹅蕊,并尔呼云日观峰。

高卧云烟外,幽居静者心。门庭新种竹,桃李旧成林。

窗户泉声入,池塘柳色深。松花多醴酒,终日会知音。

昔闻杨柳青,今见杨柳黄。三秋既迫暮,五更仍飞蝗。

穷达虽有命,逋逃诚负累。背恩已偷生,临危未能死。

得罪既不测,中心怅无已。厚颜羞朋友,囚心愧妻子。

圣日始东扶,徂年迫西汜。方违盛明代,永向幽泉里。

况当此春节,物候惊田里。桃蹊日影乱,柳径秋风起。

动植皆顺性,嗟余独沦耻。投笔不重陈,此情寄知己。

曾侍先皇法从臣,故教给札纪华勋。名山久已藏名姓,莫作区区世上文。

幽人凿井住罗浮,暇日吾伊兴自由。仙鸟避吟来照影,九龙飞动碧云秋。

天幕垂云合,山屏拥雪飞。杨公田种玉,渊客泪成玑。

点缀添梅萼,飘零乱羽衣。清溪横一叶,并载月明归。

崇高极富贵,岩壑见朝廷。盘道屯千乘,列柏栖廷灵。

伊来圣皇游,非余德敢升。良月蠲吉朔,攀天叩明庭。

时雨应泠风,开烟出丘陵。仙华润春丹,交树盖秋青。

肃肃洗神志,坦坦跻元扃。既知中天峻,不待超八纮。

翼如两嶂趋,纬彼四岳亭。将睹三光正,端居心载宁。

东城少僧寺,赖此堪寄迹。
独往路不迂,尝来意还适。
暖风逗莺花,宿雨滋燕麦。
不有高闲徒,凭谁话今昔。
无直路,却萦纡。
赵州东壁上,依书挂葫芦。
有张公吃村酒,李公醉不醒。
面南看北斗。
借路经过无面目,因邪打正有拳头。
衲僧门下无干涉,徒用精金换得鍮。

昭阳前殿玉树枝,荣华不奈秋风吹。庆云甘露永乖隔,凤管鸾箫增我悲。

千金买得相如赋,岂识人心难转移。君不见楚江文鳞巧相接,复使龙阳泪承睫。

荒城斗大山之陬,健儿十万横戈矛。三更传谕徵马草,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小民汗血官犹怜。眼看刍草如山积,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竞刈新麦来秣马。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