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驾言迈

两汉·佚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茫茫无边无际,阵阵春风吹绿百草。
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人生的盛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人的生命不如金石般坚固,哪里能够长生不老?
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只有好的美名才是真正的宝藏。
注释
回:转也。驾:象声词。言:语助词。迈:远行也。一说喻声音悠长。
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
东风:指春风。百草:新生的草。
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故,旧也。
“焉得”句: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
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
人生”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
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
荣名:美名。一说指荣禄和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人应“立身”宜早,应以“荣名”为宝的说理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写仕宦虽有建树但又并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对人生感悟和自励自警的诗。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作两层。前六句为笫一层,写诗人由叙事写景引发出对人生联想感慨;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继续抒发自己对人生议论感慨。此诗情文并茂,富含哲理,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这两句是说,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这两句是说,抬头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的青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是说,一路上我所见的不再是我认识的旧物,不能不使人感到岁月催人老。

  首起两句叙事,写诗人要驾车远行。是出门离家游宦,还是衣锦还乡省亲,诗人并没有言说。不过结合全诗来说,诗中的主人公应是游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业上略有建树,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并非完全失意潦倒。从首起“回车”二字来看,他应该是准备动身离开京师返回自己的故乡。从诗人笔下的描绘来看,此时应该是一年中景致最为美好的春天。但现在眼下美好的春光,并没有个诗人带来美好的心情。诗句中一个“何”字,一个“摇”字就隐隐地带有沧桑感。紧接着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对人生联想感慨,一路上,昔日来时的景物都不见了,当然这里的故物,不仅仅局限于物,也应指人,如亲朋古旧。正如曹植诗言:“不睹旧耆老,但见新少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纽带,既是对前四句叙事写景发出来的联想感慨,又是开启后六句议论感慨的由头所在。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这两句是说,人生和草木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苦恼的是自己没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这两句是说,人没有像金石那样坚固,怎么能长寿无尽期?

  这两句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和短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有一说荣名则谓荣禄和声名。许多人把这两种说法对立起来,认为前者认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追求的是永恒的东西;后者认为人生短暂,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这两种境界有高下之别。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儒家正统知识分子都以搏取功名,建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所以不能说追求荣禄和声名,就是庸俗的,就只是为了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因此诗人把“荣禄和声名”作为人生之宝,是无可非议的事。从全诗来看,诗人还是认真地对生命进行了思考,立足于追求永恒的美名,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进取的,并以此自警自励。

  显然,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王风·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此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王风·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此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此诗,对于读者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尚属于草创阶段。此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是要简单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如果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由《黍离》到此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足迹,而此诗适为中介。所以陆时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考,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朦胧的觉醒。这两个“初步”,也许就是此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创作背景

  《回车驾言迈》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此诗当为作者因感慨人生苦短而作。
  猜你喜欢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
监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
虱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
系滞不如商岭叶,解随流水向东归。
中朝文字家,独叹仁公门。
时时落人间,欬唾如云奔。
岁月坐成晚,今为邻里尊。
向来崔魏徒,十九归邱原。
宛在水中央,灵光兀孤蹲。
庭空鸟雀入,日晏烟尘昏。
我来重太息,心事与谁论。
丈人笑谢客,久矣欲忘言。
修禊归来却踏青,临流谋野两关情。
不如省事游春女,挑菜渚边看水生。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曾驾双虬渡海东,青鞋失脚堕天风。经过已是千年后,踪迹依然一梦中。

屈子漫劳伤世隘,杨朱空自泣途穷。正须坐我匡庐顶,濯足寒涛步晓空。

十载三光分,号令南北阻。
四达礼义乡,限碍成蛮楚。
帝王岂无真,社稷固有主。
欃枪不待射,避路过河浒。
职方阅舆图,十已归四五。
穷民病巨疮,延颈待摩拊。
子翼上所亲,暂辍自应许。
诏书下云天。所至若甘雨。
车前拜且迎,稽首立如堵。
无家不壶浆,有市皆肴脯。
叶底窥乌鹊,墙头出儿女。
其中老人者,横涕目相语。
脱命向鬼手,魂魄挂纲罟。
岂料须臾身,复此见官府。
愿上万万年,左右常伊吕。
护持三纲全,保我在田亩。
予前拜老人,愧谢难缕缕。
涂炭置赤子,不痛非父母。
如问尝胆心,念念惟率士。
惊风吹昏沙,北望曾后汝。
成功当问天,字养艰用武。
今兹结新欢,不试师一旅。
开笼出飞鸟,汝亦良得所。
予独顾秦关,异世目可睹。
郊原掌心平,犹是周膴膴。
岗峦抱河洛,四面踞龙虎。
惟时盖世英,制驭立区宇。
不应移造化,私用贮狐鼠。
见还虽必然,永保更精处。
销兵闻造兵,欲取必知与。
吏良民自安,德盛岂招侮。
道义尊本朝,好约信强虏。
整顿天地是,事事绵就祖。
吾民百忧足。可使再辛苦。
冠巾作人家,耕锄饱禾黍。
会须太清尘,一扫净千古。
兹行岂不勤,道里以万数。
见公自清凉。萧然失袢暑。
日随下幕吏,一马行似舞。
月明见旌旗,梦寐闻箫鼓。
枣火饼肥炊,浆酸粟饶煮。
偏览江山胜,肠腹浩撑拄。
不见少增重,政自太无补。
杳杳烟芜何处尽,摇摇风柳不胜垂。
荆扬春冬异风土,江北江南春冬花。
跨马出郊时极目,应须美酒送生涯。

残云逐归禽,落日前村暮。荒林木叶多,风吹如急雨。

镫火出柴荆,隐隐闻人语。一声古寺钟,月挂西溪树。

绮窗朱户莫愁家,桃涧藤溪路未赊。此夕同心吟月扇,当年倾耳听雷车。

上眉鸾镜颦成谱,五晕罗裙步起霞。一道吴歌采莲伴,争看越女胜如花。

伴食空居政事堂,死时惟剩一空囊。家中留得苍头在,自鬻身钱办主丧。

秋容老。蒹葭露结寒生早。寒生早。罗衣欲换,玉釭低照。

清尊漫酌归心渺。追思往事愁多少。愁多少。吟蛩声细,塞鸿悲悄。

浩荡三十年,如萍寄沧海。起为太学师,一日扬光彩。

迢收赴中都,送客纷云蔼。名惭相国知,礼感亲王侍。

徘徊未得去,忽复朱颜改。诏许江南归,青山草堂在。

放浪黄牛村,犹瞻金马门。适性讵非乐,扪心空自论。

田翁四五人,共忘乡相尊。把酒酬殳基,白石今犹存。

天寒落松影,岁久生苔痕。试求金光草,超然事幽讨。

依稀顾况台,寂莫钱王道。东门叹黄犬,税驾胡不早。

长歌归去来,吾从鹿门老。

朝飞集帝城,犹带夜啼声。近日毛虽煖,闻弦心尚惊。

天险那能恃,先声斩剑关。投戈填野水,穷寇哭空山。

风猎军旗动,云连甲仗殷。将军须努力,直取夜郎还。

心息音,混融深。智先觉,念无侵。随办及,即漫寻。用此法,存于心。

结构崇高秀气连,清风不老月长圆。春游玉座时相对,花发莺啼亿万年。

南山有竹直不扶,括羽镞砺怀以须。渥洼之马龙为徒,星精下降天闲储。

人物绝类禀自殊,济时英杰生非虚。惟公大将行则儒,忠信甲胄体用如。

火不能爇水不濡,出险入险同坦途。往者滇海甲天诛,急枪怒马千人呼。

譬若独鹗摧群乌,诗歌召虎平淮徐。一人知己无双誉,远移节钺天山隅。

轮台四野黄云徂,长风卷沙雪片粗。蕃羌射生饮酪酥,每借游牧窥边虞。

秋狝冬狩军政符,六钧弓注金仆姑。壮士一一勇贾余,围场霹雳声连珠。

飞者走者歼且屠,群獠惊窜如鼪鼯。烽台绝焰鼓不桴,经营荒漠垂久图。

耕屯悉力劳征输,南接高昌北伊吾。糗粮车乘随地需,远近徵调难牵拘。

斟酌多寡善因除,公之叱咤风云驱。直入虎穴无趑趄,公之平易阳和舒。

水清或恐无大鱼,一规定远筹边谟。期年化洽车民苏,玉门关外春来初。

纤纤柳色云中铺,龙城清霁侔皇都。我来远戍同集枯,瞻望弗及空欷歔。

长城之倚广厦居,先声已浃人肌肤。结绿青萍抱区区,有怀欲吐难陈书。

星云垂象昭天衢,回鹘利见占岂诬。文武为宪词非谀,北庭都护如公无。

吁嗟乎,北庭都护如公无。

落赖家风彼此知,粗茶淡饭暂相依。
弟兄毕竟难同活,不免分头各自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