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为君诉。今年东作。满目西畴,尽成北渚。雨翻盆、势欲浮村去。
香稻波飘,都作沈湘角黍。咽泪频呼儿女。瓮头剩粒,为君殷勤煮。
话难住。茅檐点滴,短檠青荧,床上无乾处。雨声乍续啼声断,又被啼声,剪了半村雨。
摇手亟谢田翁,一曲淋铃,不抵卿言苦。
大游落落如长松,说易妙合韦编翁。胸中蕴藉入眉宇,笔下言语驱头风。
少游濯濯如春柳,十八书生过秦手。已将文举呼大儿,更举长源为小友。
是家诸郎都几人,传闻一一连城珍。未识龙川五裤守,端似当年万石君。
洛波沈鼎周姬衰,秦嬴义勇歌无衣。戎车虎帅雄西邮,羽阳宫殿云崔嵬。
孟明骨化蹇叔死,三良殉穆秦民悲。西风一夜飘宫瓦,鸳鸯飞坠秦台下。
千年鸟迹今愈分,故园遗踪恨难写。何人磨作古陶泓,遂使名声齐玉斝。
君不见悬黎结绿人不识,刖足君门卞和泣。古来义士苦不遭,埋骨泥沙同瓦砾。
枯根郁律盘蛟蛇,之而怒茁森槎枒。老僧题作假山看,地肺雕镂人惊嗟。
城南古寺久未到,双楸入梦攒黄花。朅来重憩楸阴下,鼠姑烂熳团朝霞。
烟峦突兀起庭侧,藤萝罥挂如龙拿。云是楸根初出地,閟郁厚土千年遐。
或是刘总手植树,阅世三十如风沙。何年老干化神物,残橛留镇梵王家。
虫穿蚁齧蚀不尽,夜放光气惊麇麚。巉岩剔透岂人力,幼舆丘壑无等差。
庐山真面豁云霭,仇池一路通褒斜。名流对此发啸咏,目想云门存若邪。
雨零忽讶落悬瀑,昼静时复闻频伽。帝京两遭兵火劫,古物毁夺馀瘢痂。
旃檀一炬佛灭度,金源土塑填碨䃁。兹根晚出有天幸,壁经却免秦人煅。
富媪蕴珍不使朽,乘时启蛰烦锹把。精气绝特宁久晦,枯蘖岂必输英华。
当今贾胡市瑰异,臭腐往往神奇夸。负趋有力我却虑,破壁或恐飞衙衙。
敕告应真杖锡慎守卫,毋使罗浮一夕流向东海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