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本无愁,所以欢欢喜喜地打扮好。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应该与自己的爱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唐人还有这样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于一个没有心事的人而言,黄莺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是对思妇而言,它阻碍自己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所以不惜“打起黄莺儿”。看来,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况蕙风评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蕙风词话》)“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豁然开朗,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读到这里,读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决不仅仅是因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伤。结拍的“倦倚东风”三句,都是在思归而不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虽是梦,也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凸现出来了。
作者黄简本是建安(今属福建)人,长期隐居于吴郡光福山,乡关之思,自然深切,至于能把这种感情抒写得如此婉曲缠绵,确实是“非深于词不能道”的。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
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其整体结构上的匠心独妙之处,已略如上述),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南雷未殁尝语我,人生须得三百年。百年读毕今昔书,百年看遍名山川。
百年手提尺寸柄,经纶揭地还掀天。此语创闻真快绝,非阿所好理当然。
我寿几何未可卜,纵符此数失在前。三十六年忽已逝,不逝安得逢良缘。
无论万卷不能破,一经尚未钻其坚。无论五岳道阻长,四明密迩犹迍邅。
修齐自反方愧怍,国与天下何遑焉。曩者亲宦祖垂耄,我惭菽水悲台泉。
迩年亲归旋卧病,朝朝药裹心倒悬。何况年决无三百,满百之人便称仙。
此生休矣尚何为,自叹空复时牵缠。忽然想因此语幻,第邀上帝鉴且怜。
枕成赍我一快梦,南雷之语非徒然。
副尉西域返,伏波南海还。坎壈多构难,郁怏少腾迁。
孰云功未立,宁是契不全。直为逢迎寡,良由听受偏。
若人本高绝,芬馥迈兰荃。驱车趋折坂,匡坐酌贪泉。
洗帻岂虚唱,席皮良信然。群醉嫉孤醒,众媸恐独妍。
龙旗翻委郁,鹢轴更回邅。鹍势终横海,鹏力会冲天。
昔余遇知己,一面深千祀。纡人重结袜,辱德逾过市。
诗酒悦风云,琴歌赏桃李。淹留汉水曲,契阔渝川涘。
结绶惟贡公,推名实鲍子。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
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已作金兰契,何言云雨别。
咄嗟改容鬓,俄顷弥年岁。海曲穷地表,江源渺天际。
云泥已殊路,暄凉讵同节。柳絮亟如丝,梅花屡成雪。
月落桂阴远,风起萱条结。鹤舞想低昂,鹍弦梦清切。
闻君戍灵关,瓜时犹未还。数泛明月沼,频游向日湾。
金碧应仿佛,轮镜几登攀。复承西归后,将兵出湖口。
经过道路长,往来日月久。玉体何容歇,金浆故应有。
阳台可燕私,章华堪置酒。既弹赵人瑟,复击秦人缶。
缶瑟多奇调,秦赵饶姝妙。得意在双眸,倾城犹一笑。
伯喈恩实早,十杜夭终少。殁等盛姬伤,存同魏车照。
君子笃久要,宿昔盛宾僚。依依集鳞羽,眷着共枝条。
一朝限歧路,万里异波潮。容仪虽眇眇,梦想尚昭昭。
新人不相识,故人讵相忆。杳杳间山川,迢迢阻音息。
各附青云远,讵假排虚力。风月接欢宴,酒醴承颜色。
安知慕俦者,潺潺涕沾轼。仆本不平人,悲愁眉亦嚬。
年来空自老,岁去不知春。未能全体命,于中欲问津。
五噫如适越,十上似游秦。肌肤积霜露,旅力倦风尘。
乌裘日日故,白发朝朝新。人生感意气,相知无富贵。
怀赵实廉颇,思燕唯乐毅。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慰。
映月比刀环,瞻星看剑气。郢路一迢远,长楸几歔欷。
渤澥水尚宽,崦嵫日犹未。丈夫志四海,儿女多辞费。
待余济浊河,从君宿清渭。
得气何堪亦太迟,樽前风味过墙枝。会当锄尽非时种,痛饮狂歌酒满卮。
征帆江北,又江南一曲、萸湾深入。雁齿红桥疏柳巷,听唱新词犹涩。
瓜步寒潮,蒜山晚渡,几点霜鸥湿。重阳过了,拂云石燕犹蛰。
试问姹女墟头,酒钱细数,谁把金鱼给。别后南溪溪畔路,赋罢蛮笺争拾。
老圃观梅,轻舟载鹤,胜向花砖立。十洲五岳,画图看满琼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