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东野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吾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吾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吾相从:吾常在一起。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吾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夸:号称。
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韩愈自指。
奸黠(xiá):狡猾。
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巨钟:比喻孟郊。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吾上了。逢,遇。

赏析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吾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吾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吾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吾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涧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

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

夫君康乐裔,顾我子真派。
湛然怀清机,超尔寻虚界。
暂来香园中,共憩寒松大。
先生醉复吟,长老言不坏。
信与赏心符,宁同俗士爱。
杖屦恣游遨,池塘仍感概。
焚香露莲泣,闻磬霜鸥迈。
青板今已空,浊醪谁许载。
软草当熊絪,低篁挂缨带。
不觉月明归,候门僮仆怪。
阿娇年未多,体弱性能和。怕重愁拈镜,怜轻喜曳罗。
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君王孝悌纂修意,丞相忠良典领宜。
却恨身为周柱史,不令人识汉官仪。
当年请郡新进笑,今日曝书陈迹迷。
犹有院中宣赐笔,不妨林下醉题诗。
湖浅霜雁寒,天高老龙蛰。
悠悠瀛海间,时运递消息。
黄钟一龠回,槁瘁亦敷泽。
茹茅趣连征,墐户同一辟。
向来屯阴地,有果终不食。
存之乃天意,斯道古根极。
公论无消磨,物情自喧寂。
喧寂安足计,秋云卷无迹。
请公护景光,春事勤种植。
明朝拨初度,万象好颜色。

古今人贞心烈性,捐生大抵如许。狗彘纷纷草间活,何必同年而语。

休悉数、到地覆,天翻毅魄难枚举。青燐如雨,指太仆街头,阜成门内,死算得其所。

寻榆垈,马鬣累累相聚。还如堂列宾主。珊然环佩灵旗闪,点点神光来去。

声激楚,听鬼唱,秋愤痛彼离离黍。廉姬季女,踏两朵慈云,生天稍后,来趁九莲炬。

石床横架万峰西,海上双珠入户低。
自是山中无玉漏,朝霞还有碧鸡啼。

此日不足惜,此酒不可无。颇怪昌黎公,亦复为世儒。

天生至神物,与人作华胥。一酌复本强,二酌燥吻濡。

三酌动高兴,四酌色敷腴。连绵五六酌,枯肠润如酥。

眼花耳热后,万物寄一壶。十酌未渠央,百觚亦奚拘。

人生一世间,忽若过隙驹。有酒不解饮,问君谁与娱。

君不见东家骑■李,胆满六尺躯。万言黄石策,八阵夔州图。

酒酣起舞不称意,长吁青云指夷吾。又不见西家紫髯郎,老气雄万夫。

狂歌饮燕市,击筑声呜呜。倚天长剑插少室,颇欲四海皆东湖。

鹰扬虎视今焉如,河山永隔黄公垆。衔杯直待秋井塌,青苔白骨怜君愚。

少年觅计生白须,扪参历井无危途。荣不满睫良区区,就令一朝便得八州督,争似高吟大醉穷朝晡。

馀名安得润枯骨,四十岂不知头颅。此日不足惜,此酒不可无。

太虚为室月为烛,醉倒不用春风扶。

钻纸纷纷笑冻蝇,年来兴趣冷于冰。广交已觉迎人苦,习静翻招傲物称。

琴韵逸宜林下客,诗心苦似定中僧。且将白眼青天望,俗论悠悠任爱憎。

登上城北楼,遥遥望三陵。王气何郁葱,千载藏威灵。

城面盱眙山,淮泗来绕城。低回思沐邑,依稀怀镐京。

河流泌洋洋,玄鸟兹降精。卜年讵有极,祈天岂无徵。

谁道谪仙狂,豪情托举觞。
目无高力士,心识郭汾阳。

水香木兰楫,日照桃花津。沃辔转遥壑,饷烟吹四邻。

适兹文墨暇,欣彼物华春。所思属霄汉,感叹清路尘。

江上变气候,金风被兰渚。归淙偶回沿,中川眷琳宇。

仙舟幸同携,晓吹韵笳鼓。瀰瀰沈石华,离离出竹祖。

是时回怒潮,榜人喑无语。声喧千石钟,势挽万钧弩。

超越匪尺寻,端倪辨铢黍。方蓬失罡飙,何必弱水阻。

翻忆前度来,目成渺何所。心逐虚舟游,迹谢短筇拄。

修涂果安穷,噫气空尔怒。稍忻即次安,已慰登陟苦。

寄谢海上鸥,忘机久予取。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不画修眉不易妆,箧中犹是主衣裳。
起观疆宇皆周土,只有西山尚属商。
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能向鲛绡四幅中,
丹青暗与春争工。勾芒若见应羞杀,晕绿匀红渐分别。
堪怜彩笔似东风,一朵一枝随手发。燕支乍湿如含露,
引得娇莺痴不去。多少游蜂尽日飞,看遍花心求入处。
工夫妙丽实奇绝,似对韶光好时节。偏宜留著待深冬,
铺向楼前殛霜雪。
生持节操心,死作坚贞鬼。至今坟上春,草木无花卉。
朝吟还自酬,暮吟还自酢。
年光整整来,山房人亦乐。

十年琴酒约,此度更相仍。病思慵司马,诗情见杜陵。

竹云苍自落,兰醑碧如澄。闻说南楼上,新凉正可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