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东野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吾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吾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吾相从:吾常在一起。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吾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夸:号称。
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韩愈自指。
奸黠(xiá):狡猾。
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巨钟:比喻孟郊。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吾上了。逢,遇。

赏析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吾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吾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吾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吾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清风季子邑,想见下车时。向水弹琴静,看山采菊迟。
明君加印绶,廉使托茕嫠。旦暮华阳洞,云峰若有期。
修眉入幽梦,起费西南望。
终愿学柳文,买泉筑愚堂。
错磨高壁翠,日日在我旁。
忽在新野邹,行从泰山羊。
城中瞻使君,驾鹤高驰翔。
诗成堕人世,字字含风霜。
平生仰止勤,不但上下床。
顾许俗士驾,平参丈人行。
封姨岂嗔予,霞怒挟阿香。
知公终可恃,不记当趋装。
清欢岂有极,夜色来苍苍。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石榴双叶忆同寻。卜郎心。向谁深。长恁娇痴,尤殢怎生禁。内样双眉新画得,还印了,在罗襟。
相思幽怨付鸣琴。望来音。久沈沈。若论当初,谁信有如今。瘦尽标容羞见也,明镜子,任尘侵。

丹霄碧海眇高鶱,厌直承明却自论。宝马十年听漏箭,扁舟一雨看潮痕。

侍臣相忆松门远,归客还怜菊径存。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万里炎荒万里身,销魂何事别离频。光尊寺里桃应笑,回首东风九度春。

天风匹马向西湖,明月千家醉白榆。莫上钓台听夜笛,霜华吹破客星孤。

三月莺花节,送子出青门。我向离亭贳酒、弹汁染衫痕。

河畔萋萋芳草,陌上依依杨柳,极目总销魂。往问广川子,几筴玉杯存。

橐须笔,携櫑具,贮罍樽。但读离骚痛饮、醉即舞青萍。

试渡滹沱河北,还过邯郸城下,慷慨满乾坤。去矣陈惊坐,舌在不须扪。

千古兴亡我自知,一家消息又何疑。古来圣哲少才子,世乱英雄多义儿。

靖节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使人悲。只虞错改金根字,焉用城南劝学诗。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堪叹落月阴山,燐火苍茫,寒螀独吊。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孝子精诚草木知,霜林忽见笋离离。临风暗咒休成竹,正是高堂进膳时。

天涯愁病总难除,况复残年忆故庐。
到处风尘还极目,由来泉石可安居。
三巴未布平戎檄,四海空闻献瑞书。
坐对寒灯不成寐,呼童数问夜何如。
劲敌谋应大,春来势转雄。
烽烟惊北阙,鼙鼓战东风。
雪舞愁云外,花飞泪眼中。
翠华行乐处,戈甲照寒空。

独上高楼豁醉眸,风清烟淡蓼花洲。波摇落影明千嶂,鸦闪馀光抹半楼。

征旆山前停去骑,飞帆天外急归舟。隐纶未入熊罴梦,莫学磻溪相对愁。

穹庐遍野沙茫茫,风吹草低雁南翔。苏卿乘风还故乡,节旄秃落旃裘凉。

谁与送者右校王,跗注韎韦犀毗黄。仰天握手气不扬,苑结抑塞摧肝肠。

从骑跪进湩酪浆,通国十岁能挽彊。射兔掘鼠持作粮,胡妇对之心感伤。

欲别不别牵衣裳,更有濈角羝乳羊。肱麾不去鸣声长,子卿慷慨泣数行。

从此分袂各一方,不复相见毋相忘。橐驼驒騱齐足良,行程苍茫纪不详。

汉关峨峨近在望,山川重秀日再光。归诣北阙朝未央,太牢告祭先帝旁。

拜典属国为列卿,道路观者如堵墙。面目改易须眉苍,丹青图画何堂堂。

齧毡咽雪苦葡尝,不降不辱臣之纲。千载而下谁颉颃,洪皓朱弁郝仲常,垂示风纪传无疆。

归心遥系武功天,巫峡春风万里船。锦水有桑堪养母,邛关何地可筹边?

云迷八阵愁鱼复,路转三巴泣杜鹃。自叹碧鸡词赋客,十年旌节竟空悬。

定知黑白全无用,须信青黄不可欺。
若是狭长终有失,身形厚阔最迷痴。

逶迤玉山阿,窈窕桃花谷。林芳缀丹葩,霞彩散晨旭。

溪回濯新锦,洞幽答鸣玉。乐哉君子游,于以寄高躅。

素影飘溪,暗琼浮笠,珊杖海月初挂。薄絮愁香,冰霞凝翠,瘦蝶怯寒欲化。

凤箫韵远,叹珠阁、零红将谢。探取鹤巢消息,倦游曲巷嘶马。

踏歌寻春来也。寄江潭、鱼书曾写。小凭疏窗如此,吟怀高雅。

寒静绿迷帘下。怜落砌、脂痕半狼藉。尔许高情,傍篱绕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