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携手入南山,得意青红杳霭间。石磴坐谈齐物论,松风凉属片时閒。
茶甘僧院尝泉遍,衣湿烟岚带雨还。此去应过浪公宿,剪灯尊酒话开颜。
爰居骇钟鼓,山鹿思丰草。人生盖有道,称心故言好。
三季事纵横,薄俗任机巧。上势列牢衡,下董乡三老。
放废诗书文,倾身营一饱。高者尚清谭,误国亦非小。
世事若虮虱,爬梳不可了。多谢诸老翁,推襟送怀抱。
主人且莫言,听我歌秋云。逍遥望牛首,神爽已翛然。
牛首夫何如,我尝造其区。坐小西南峰,蒸郁浮翠虚。
人言秋云薄,我爱秋云淡。淡以明我心,薄以忘世念。
白衣与苍狗,变态竟何有。此山长尊居,万化有形后。
山高有大云,云大能施雨。若待春阳时,万物皆煦煦。
夷夏同声咏息肩,车书万里旧山川。承明台阁诸贤在,甘分林丘养暮年。
有客寻秋,尘封镜槛,怨棠休茜。团团似月,怀袖当年曾见。
展银笺、千叠冶云,旧题俊句珠网罥。怕双栖江表,空帘吊梦,妒他新燕。
画图视我,算露晚星初,半遮人面。残纨剩楮,赢得韦郎肠断。
掩瑶笙、碧城旧游,夜凉鹤背归太晚。奈并刀、不剪柔情,宛转萦似茧。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到眼忽金碧,塔影挂晴空。问谁为此,窣堵卓笔写苍穹。
最好凭栏长望,隔岸越山如笑,揖我白云中。城郭渺茫际,铃语坠天风。
登临兴,怀古意,两何穷。是处江山,洵美韶景惜匆匆。
莫话钱王旧事,惟有无情潮水,日夜自流东。欲去更回首,落日一江红。
萍聚京华四海心,蓬飞岁月故骎骎。蛮荒独忆西台迥,郡国同瞻北阙深。
病骨逢君惭骥枥,春山对酒见莺林。少陵不作当时体,千载重聆大雅音。
而今秘阁古难如,何啻梁元十万馀。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签重遣八分书。
芸香欲辟鱼心蠹,汗简犹嫌吏手疏。号作蓬山应不错,祇缘清净似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