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那么,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隽悲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站在对人生的深刻透视、对历史的大彻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势苍莽雄浑,感慨深沉悲壮,风格质朴古拙,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前两句所言情景,与史书本传所载的"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是完全吻合的。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赢得"满城都道好官人"的赞誉,而诗人本人却认为,为百姓应该更加尽心尽职。南吕·一枝花中的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 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面对着众多的灾民,严重的旱情,政府的赈粮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虽然他个人曾上奏天子,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并带头拿出自己的财物作为救济之用,但严重的灾情又不是个人区区之力所能回转的。在心焚如火的情况下,不免产生了"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的幻想。《元史》本传载,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为民的绝唱。
张养浩曲子总的是立意高远,感情深厚,气势雄浑,结构严谨。在这总的特色之下,每一类曲子又自有特色。写景曲轻快自然,飘逸闲适如行云流水;怀古之作境界阔大,沉郁雄浑,能够高度地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写官场仕途之作深刻悲怆,揭示出官场的本质和为官的岌岌可危;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远而感伤,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
饾饤阴晴,乍中酒醒时,愁思如许。又倦柳千丝,做成烟雨。不信天涯今日里,昏昏都是垂帘过。鸠啼苦,竹粉翠楼,斜照犹驻。
为语。伤春旧侣。恁薇壶练带,消得朝暮。看村瀑如潮,林霏疑雾。好借一蓑湖上去,短篷绿罨鸥波路。山无数,冷光泼青诗句。
神辇扶来卤簿哗,满街首火迓爷爷。不知男女缘何事,为解凶灾共荷枷。
百川会同沧海兮,浩不知夫津涯。吐云涛以澜汗兮,沃日御而渺瀰。
藏巨灵之赑屃兮,见天吴之惚恍。戴五山之嶪峨兮,涵百怪之陆离。
巨鱼出没其中兮,不知其几千里。鼓浪沫以成雾兮,嘘云气以成霓。
任公子之投竿而钓兮,五十犗以为饵。阅期年而得鱼兮,牵巨钩而下之。
鬐鬣怒而刺天兮,白波涌而山立。膏流溢而为渊兮,颅骨积而成坻。
自浙水以东兮,无不餍若鱼之肉。彼赤鳝黄颡何足数兮,又况梅鱼与桃鲻。
维天地之宝藏兮,有煮海之鹾盐。曝曜灵以摝涉兮,浮莲的以试卤。
编筼筜以为槃兮,处烈焰而不灼。霜铅倏其凝冱兮,霜花飒其的皪。
兹海若之不爱宝兮,丰功被乎天下。抑造化之自然兮,讵人为之力假。
客曰富哉鱼盐兮,此越国之宝也。是特以利言兮,吾愿闻其上者。
七代传衣翰墨缘,新标斋榜有高贤。文如北斗珍韩子,集少红楼愧广宣。
新涨拍堤初过雨,妙香浮槛乍开莲。万峰深处光华甚,不让题梁玉局仙。
怅然愁结。荡轻云不散,莫天无极。乍佩解、花下逢君,费重赠断肠,寸笺春色。
絮点飘烟,画船去、六桥南北。祇孤山片石,鹤语夜寒,惹侬长忆。
狂名盛年一掷。指湖堤素月,曾照苏白。悔浪游、我辈来迟,对剩叶零枝,怨红吟碧。
望眼伤高,看飞动、龛门秋汐。问襟尘、唾痕凝酒,几回赚得。
闲心一片,到而今才醒,巫山旧梦。放眼长空皆幻影,怕说为霖作用。
出岫无心,归山有志,不借春风送。孤踪自往,太虚任汝豪纵。
从此个里心期,相随惟有,老梅苍烟共。只恐山河秋意尽,冷到人间严洞。
影薄于罗,身轻似絮,合傍寒宵冻。天孙相伴,锦裳从此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