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人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秦山十月朔风起,寒岩萧萧虎携子。樵苏绕山不敢采,赤豹黄罴相向死。
关西少年勇似飞,白羽利镞黄金机。解胸陷脰心应手,功名一决何辞危。
坐皮食肉已自快,况复猛毅充提携。雄姿英气实少并,不堪笼槛长羁縻。
至今求食每摇尾,摧刚远害诚其宜。君勿爱泽麋山鹿大如马,牙角虽具无能为。
阨穷隐约岂足讳,曾见白额跳踉时。
圣主重民事,农官占岁祥。苍龙舒异瑞,朱鸟焕春阳。
南亩青旗灿,东方紫气昌。民间舒疾苦,天上沛恩光。
雨露沾人普,乾坤福物长。旋生欢忭色,顿觉耔耘忙。
耕九无他虑,余三有积仓。闾阎闻舞蹈,俯仰颂虞唐。
百二邦畿重,十千编户强。绀辕输玉粒,黛耜壮金汤。
督稼资军实,省耕筹岁荒。鸟含佳种至,云拂野花香。
秀草随时发,嘉禾与日芳。四郊歌干止,九土荷安康。
草野勤劬笃,仁君爱育彰。蠲租欣旷典,履亩赋新章。
庆集丹霞迥,风和玉辇翔。千官罗淑景,多士咏思皇。
秉耒田家子,横经稽古郎。为传天子意,抒悃矢赓扬。
溪水碧,溪上牧童青箬笠。乌犍斜系柳阴中,藉草卧吹三孔笛。
横鞭还过饮牛亭,亭边扑扑飞牛虻。雀儿鼓翅虾蟆跳,陂塘水满齐牛腰。
归来仍放青山郭,远树仟仟烟漠漠。日暮闻歌不见人,隔林月下敲牛角。
羽仙飞佩晓泠风,禅子金襕映日红。共祝太平朝帝阙,蓬莱兜率五云中。
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
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
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
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
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
越国佳人旧有名,吴中娇舞不胜情。柳腰合是芳魂化,长向胥台一路生。
二月春将半,霖霪雨尚寒。松黄收拾晚,狼籍满金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