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燄燄。
寒来爱兰釭,暑往却筠簟。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
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
吾闻学士真风流,豪气直与元气侔。金銮殿上拜天子,叱呼宠幸如苍头。
贵妃捧砚恬不怪,力士脱靴惭复羞。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
也曾弃却五花马也,曾不惜千金裘。呼儿换取采石酒,花间满泛黄金瓯。
醉来问明月,月映金波流。大呼阳侯出江海,骑鲸直向北极游。
我来采石日已暮,潮生牛渚聊舣舟。白浪一江雪滚滚,黄芦两岸风飕飕。
我欲起学士,相与更唱酬。恐惊水底鱼龙眠不得,上天星斗散乱难为收。
草草留题吊学士,学士不须笑吾俦,磊落与尔同千秋。
青山分付此桑麻,笑祗瓯窭欲满车。父子箕裘虽笔耒,茅茨鸡犬自农家。
古贤斯道频扛鼎,天饭烟楼但煮沙。几杖不知谁北面,得容痴遣问桃花。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客从海上来,袖有双明珠。得自骊龙窟,精彩常不渝。
问之将谁遗,云今有良图。君王遣使者,索宝穷海隅。
怀此信已久,欲因献上都。余为长叹息,请君勿踟蹰。
夜光世所珍,玆行必见孚。觏之人共赏,安有按剑徒。
会看充御府,贵重拟璠玙。
介寿堂开万象春,翁森花草亦精神。六朝门第乌衣旧,一代儒宗马帐新。
杖国弥坚担道力,扶轮不倦著书身。商山聘诏香山画,德望何关志屈伸。
昔闻石鼓鸣,今作石鼓游。击拊久已息,甲兵殊未休。
精庐庄严海,百室云雾浮。维时当长夏,萧飒如凉秋。
高崖不见日,老木枝相樛。灵泉发嵌窦,下注千仞沟。
向来经行人,颇以名字留。俯仰百年内,磨镌遍岩幽。
石桥可坐卧,清绝无等俦。众山合沓来,响答相献酬。
虽逢会心欣,未弭当世忧。不知稽山上,复有胜处不。
六飞尚东巡,狐兔穴中州。戈鋋塞河洛,冠盖集闽瓯。
堕此吠雪国,烈火烂不收。炎飙方焚轮,赫曦欲停辀。
微生类焦谷,兹焉得依投。一乘凌风翰,濯缨天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