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山挽词 其三

春风阳羡百花明,携手张公洞里行。二十年来谁在者,白头挥泪读题名。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你喜欢
醉魂吟魄共凄凄,檐溜窗风冷切肌。
阶下怒蛙休跳跃,浮云遮日不多时。

雨洗烟笼十数峰,两亭相望两山中。北来吟了南来醉,花木迎人一径通。

君家鼻祖大范老,气压贺兰威凤鸣。
文采风流今未泯,耳孙胸次似冰清。

艰难恢复势逶迤,蚁穴何当溃泽陂。驼马已临迤北路,炮车犹护向南枝。

雷惊犀象牙方长,雨送蛟龙宅屡移。最喜伏波能整旅,封侯印佩许双垂。

翰林门地清于冰,高堂六月开云汀。凉秋摵摵起庭宇,万籁如在空中听。

空山苍苍入林莽,江上茆亭隔风雨。层窗曲槛深阒寥,寂寂幽弦似相语。

绳床棐几随周旋,麈尾不动声琅然。山高水阔鸟飞尽,惟有碧树鸣寒蝉。

东邻老翁跨驴至,西家屐齿半欲穿。山头荷担步还却,此岂有意冷冷弦。

先生爱山复爱水,看画题诗宛相似。坐令宾主成三人,不羡谪仙花月里。

玉堂退食时相从,恍然坐我青芙蓉。愿将一曲洗双耳,更待高楼阊阖风。

秦季焚诗书,先圣道以丧。诸儒负礼器,仓卒归陈王。

匹夫徒发愤,曾不识兴亡。隐忍成功名,何如张子房。

子房非儒者,为气何坚刚。其终如鲁连,其始如荆卿。

平生予所希,君亦慕其狂。终古两盗雄,兰池与博浪。

少年虽轻发,气实吞始皇。君于太公书,曾否得其纲。

先公有宜略,揣磨宜不遑。将飞且伏翼,将呜先引吭。

何必魁岸人,始能应帝王。从容以步游,游于淮海旁。

英雄无神师,其学不明光。苟能依老成,以礼为之方。

我亦倜傥人,垂老犹摧藏。汉初两孺子,不得与偕行。

强忍亦已久,中夜起徬徨。君今血气盛,甘苦未多尝。

思为日本刀,须炼梅花钢。屈伸能自如,入石乃无伤。

行矣复迟迟,咫尺即相望。

露浓红透棠梨叶,风紧落疏荞麦花。
马首渐东京洛近,小寒无用苦思家。

高阁闻午钟,石门倏已启。抠衣蹑层磴,遥与仙人礼。

俯沼濯幽泉,开轩酌琼醴。轻风自东来,管弦发朱邸。

未觉所历高,城郭忽在底。群公济时硕,衔命来丹陛。

嘉会匪前期,东西各旌棨。奇踪辨羊石,妙墨逢苏米。

不谓荒烟馀,名流今济济。文章系气运,颓波藉中砥。

酒阑问新题,赋诗效何体。

驱车远行迈,中道忽自疑。章甫资之越,无乃非所宜。

凉飔撼庭柯,絺绤已凄其。归来洞庭野,茹糗勿复辞。

椒兰亦已变,稂莠能无滋。四时纷代谢,彼此各一时。

独卧茅檐下,无为浪多思。

黄甲同年二百人,大名飞步独超伦。乘骢正仰风霜肃,司马俄承宠渥频。

列郡年丰争转粟,两河春暖见归民。天书重叠膺殊宠,好布人间雨露新。

暂到殊方物色新,短衣长帔称文身。相逢十字街头客,尽是三巴寺里人。

箬叶编成夸皂盖,槛舆乘出比朱轮。年来吾道荒凉甚,翻羡侏离礼拜频。

窗竹闲阴秋水薄,砌苔新色晓岚鲜。不待江□移入座,便开三峡水来声。

芳字八行清露重,珠笺一片碧云轻。

音信易传临一水,道途相去隔三州。何时樽酒同为会,无补篇章约共休。

乡思豁从归后少,贪心宜向静中收。此情惟有君知我,不羡人间万户侯。

秋风扫枯萚,空林自生响。况有流泉清,顿令心目爽。

崇岩云气出,古今一俯仰。凭虚发长谣,凉月渐东上。

昔人歌啸地,烟草资欢赏。以兹感陈迹,沧桑信非罔。

避世复何心,愿言息劳攘。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白骨枕江国,乱馀人更多。斜晖留殿阁,毒雾塞山河。

嘹唳苻坚鹤,凄凉索靖驼。微躯免锋镝,浑逐浪花过。

二月芳堤媚,轻风漾碧丝。行人莫系马,恐有断肠诗。

大音在天地,浩浩空山河。作者推李杜,千古未足多。

至哉风与雅,采之委巷歌。世人事雕琢,伐柯徒伐柯。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长桥跨碧川。
往事茫茫无问处,不知迷俗是迷仙。

迢迢远行客,驱车蓟城隈。蓟城何郁纡,前有万古台。

昔时燕昭王,千金收逸才。英风洒六合,霸业何雄哉。

往事久消歇,遗墟满蒿莱。无人市骏骨,騄駬空虺隤。

烈士多苦心,行歌相顾哀。仗剑出国门,白日飞黄埃。

援琴为子弹,弦急商声催。一为黄鹄调,恻怆摧中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