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魂先絮怯青楼女,命为花轻白袷郎。春色不应疏病客,正缘生计纸千张。
万古写不停,玄天无一墨。我欲往从之,苍苍本无色。
披衣揽夜色,遂适湖干趾。喧籁息近听,林峦敛遥视。
千峰寒月中,万壑疏钟里。三潭弄浮烟,因风荡为水。
浮汀渔唱人,过浦箫声起。佳游领支公,雅调及高士。
霜月满归途,宵深情未已。
得意高吟景且幽,玩君新作不能休。
白云明月偏相识,遇酒逢花且共游。
长被有情邀唱和,因何临老转风流。
知君本是烟霞客,野客从来不解愁。
轻纨歌扇写蝇头,手弄香囊茉莉球。水榭半开帘半卷,绿杨阴下看归舟。
江南几辈昔知名,未必文章愧长卿。客去萧然琼岛梦,水流凄绝玉河声。
匣中古剑疑龙化,衣上浮尘逐马生。颇似晨星三五点,因依北斗不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