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明月出南斗,西园秋气清。官闲自课儿,渊渊夜读声。
维公有佳儿,卓荦人中英。兼习蟹行书,洞见四国情。
读书贵用世,宁止求诗名?过也实能诗,昔侍东坡行。
东坡有谐语,不愿儿聪明。天下愚鲁儿,何必皆公卿?
公卿今何为?所能惟行成。蹙国日百里,甘作城下盟。
法弊不解变,残局空支撑。何必用周礼,乃能误苍生。
高位无令才,令人贱簪缨。令才不高位,空与世网撄。
念此夕不寐,挂户星何横?褒忠爵在朝,食德书在楹。
中外四十年,里第无能营。东坡不归眉,阳羡田可耕。
何时竟呼儿,负锄而带经。秋风吹远梦,飞度阖闾城。
苏台吊吴王,或有麋鹿迎。
移家罨画。玉女张公曾共话。残醉重扶。爱向霜前看木奴。
此生狂绝。熟读离骚兼射猎。画得千头。也傲山中万户侯。
门外鞦韆摆翠烟,篱边鸡犬亦閒閒。更教烂熳花千树,对著萦纡水一湾。
好景已凭摩诘画,他年重约长卿还。寻思此世人心别,又爱功名又爱山。
木天清切久徊翔,丽藻承恩侍建章。每自含香归第晚,时因退食广筵张。
春风拂槛花枝绕,燕子窥帘柳浪长。要识仙凡原不隔,瀛洲何似帝城傍。
绕郭江山四望中,一时共寓接群公。戚藩位列共司贵,帅阃班分二府崇。
华省名卿踵持橐,廉车宿将久櫜弓。追游亦有銮坡客,憔悴今先鹤发翁。
人事等闲欣戚异,宾筵聊喜笑言同。更须结伴春游去,已过催花几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