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奇美的境界,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的帷幕缓缓下降的时候,湖景倍加奇丽,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胧而又神秘。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破坏了平静,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人了湖底。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句概述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
结尾二句写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隐约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这首五古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其中前两句一“堕”一“拂”,高阁之崇,湖水之阔尽现。次二句以“一窗明”纳“千顷静”,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通感效果,末二句以一叶扁舟遥协“飞帆拂天镜”,然又忽折笔势,将此轻快的动感复引入“隐隐闻钟磬”的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明显受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宋史·程俱传》载,程俱早年曾“以外祖尚书左丞邓涸甫恩补苏州吴江主簿,监舒州太湖茶场。”《豁然阁》就作于这一时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主簿之职,案牍如山,劳形烦神,所幸有太湖佳景,可以恣意邀游。所以当诗人一旦放舟湖上,时有鸟出樊笼、鱼跃百川的心情,故作此篇。
散步谪仙桥,严寒酒易消。云容将变朔,风信巳鸣条。
只为朋从好,浑忘旅寓遥。清吟迟月渚,剪烛永今宵。
疏篁颤叶风回枯,老枝点玉梅花初。韶华暗度人未识,幽鸟得气鸣相呼。
鸟呼花舞春舒舒,髣髴生意当庭除。青红历乱粉墨渝,坐久始觉开珍图。
印文依稀大稚字,知是王孙吮笔馀。王孙玉雪天人如,写生不数江南徐。
高斋日暮松雪暗,野亭何处鸥波虚。百年手迹谁与辨,一笑且看行间书。
丈夫声名动万年,少陵壮语岂徒然。待批摺尾濡天笔,试整家居与朕看。
不奉清谭一纪馀,相期情分愈于初。数篇秀句锋谁敌,累幅华笺手自书。
芸省联曹虽喜共,萍江制邑独惭疏。如君才术当超卓,安见飞黄困守闾。
朝采湖上菱,菱实何离离。浮叶当雨乱,低华映日欹。
清流苦难肥,浊水乃易滋。水面方羃䍥,泥间已委垂。
中含白雪质,外袭赪玉皮。游鱼畏芒刺,不敢扬其鬐。
采采盈倾篚,皎皎吴中儿。密愁垂钓涩,深怯荡舟迟。
忽闻歌采菱,借问歌者谁。褰裳往从之,烟水浩两涯。
怀德贵自充,中心谅无疵。永言托嘉好,及此秋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