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陈廷焯《词坛丛话》云:“欧阳公词,飞卿之流亚也。其香艳之作,大率皆年少时笔墨,亦非近、后人伪作也。但家数近小,未尽脱五代风味。”与宋代曾慥《乐府雅词》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把欧阳修的一些香艳之词和鄙亵之语,想当然地归为“仇人无名子所为”不同,陈廷焯对欧公这一类词的评价要显得中恳和客观得多。而云欧词风格迫近五代风味,这首《南歌子》便是最贴切的证明。花间词的古锦纹理、黯然异色,同样可以从这一类词中深深感受到。
这首词以雅俗相间的语言、富有动态性和形象性描写,凸现出一个温柔华俏、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婚少妇形象,表现了她的音容笑貌、心理活动,以及她与爱侣之间的一往情深。上阕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起首二句,词人写其发饰之美,妙用名词,对仗精巧。次三句通过对女子连续性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简洁描述,表现新娘子娇羞 、爱美的情态 、心理以及她与郎君的两情依依、亲密无间。下阕写这位新嫁娘在写字绣花,虽系写实,然却富于情味。过片首句中的“久”字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她与丈夫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接下来一句中的“初”字与前句中的“久”字相对,表新娘在郎君怀里撒娇时间之长。结尾三句,写新娘耽于闺房之戏,与夫君亲热笑闹、相互依偎太久,以至于耽误了针线活 ,只好停下绣针 ,拿起彩笔,问丈夫“鸳鸯”二字怎样写。此三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笑问“鸳鸯”两字,流露出新娘与郎君永远相爱、情同鸳鸯的美好愿望。
这首词在内容上重点描写新娘子在新郎面前的娇憨状态,在表现技巧上采用民间小词习见的白描和口语,活泼轻灵地塑造人物形象,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二曾用“前段态,后段情”来概括其结构特征。上阕以描写女子的装束和体态为主,下阕则叙写夫妇亲密的生活情趣。起句写少妇头饰,十字中涵盖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四种意象,彼此互相衬托,层层加码,雍容华贵之态即由头饰一端尽显无疑。这与温庭筠《菩萨蛮》词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常常通过头饰或头饰的变化暗喻人物心境,实是同出一辙,且绮丽有过。陈廷焯许之为“飞卿之流亚也”,或正当从此处细加体会。但欧公手笔当然不啻是模仿而已。温庭筠虽然也多写绮丽女子,但情感基调一般是凄苦伤痛的,所以表现的也是一种美丽的忧伤。说白了,温词中的女子多少有些因哀而“酷”的意味,它带给读者的感觉,也多少有些沉重。欧公借鉴了温词笔法,而情感基调则转而上扬。华贵女子的表情不再黯然,而是笑意盈盈。此观上阕之“笑相扶”和下阕之“笑问”可知。女子之温情可爱遂与其华丽头饰相得益彰,这是欧词明显区别于温词之处。欧、温之不同还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温词中的女子表现更多的是凄婉的眼神与懒缓机械的动作,她的所思所想,只是露出一点端倪,让你费尽思量,却未必能洞察心底;而欧词则多写轻柔之动作和活泼之话语,其亮丽之心情,昭昭可感。如“走来窗下笑相扶”、“弄笔偎人久”之“相扶”、“偎人”的动作,都描写得极有神韵。而“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和“笑问双鸳鸯两字怎生书”两句,不仅问的内容充满柔情机趣,而且直把快乐心情从口中传出。这种轻灵直率都是温词所不具备的,即此可见欧词的独特风味。
词中的女子是华丽温柔的,其动作和言语也不无性爱的意味,充满着挑逗性。拿它和柳永的《定风波》作一对比,其香艳程度明显是超过柳永了。然晏殊可以拿柳永的一句“闲拈针线伴伊坐”来作奚落的话头,而欧公的过甚之词却得到了宋人的百般维护,盖宋人评词也有以人废词的习气,带着有色眼镜,因而其客观性是大有疑问的。读者固然应对欧词对花间词的超越表示钦赏,但也不应忘了柳永所受到的无端冤楚。
诗翁无复思如泉,墨客能回漆作烟。何意峥嵘四君子,肯来相伴一灯前。
其一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其二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醉倒尚誇云液美,吟看尤觉羽毛轻。松轩怅望情何限,竹槛留连兴愈清。
水草远含青翠色,野花仍吐细微英。风来昼榻消残暑,雨过秋蝉送晚声。
仙境每看天路近,风骚不许世纷萦。饶君先驾云间鹤,顾我还骑海上鲸。
白帝气刚群动肃,道人心正百魔惊。共欣淡泊居林石,翻笑驱驰到市城。
溪上且同三笑乐,饮中要与八仙争。莫言酒量全输我,会是诗名数石卿。
露黄一襭。向故人帽底,翻窥飞雪。病起重阳,帘卷西风晚寒结。
愁味伤秋更苦,惜缥壶、家泉冰洁。记冷香、呼取馀杯,清事隔篱说。
休道柴桑路远,小城正岁晚,人事凄绝。独坐遗芳,便有东风,不改漂摇柯叶。
枝头甘抱枯香死,有霜后、伶俜孤蝶。愿此花、从此休开,占断义熙烟月。
晴江春晓,但摇曳落花,溶溶东下。谁送素绫千皱褶,直上画檐鸳瓦。
镜面回镫,月轮浮雪,一色飞光下。游丝婀娜,吹来似欲相惹。
一霎汞走珠流,应有渔舟,兰棹纵横把。迸散一天星斗乱,不觉银河西泻。
惊碎还圆,轻匀稍淡,移向荼蘼架。日高风静,潇湘依旧如画。
飘忽扶桑万里风,一时豪致羡群公。藕丝孔亦安身得,等入由旬计算中。
岭南逢元日,客子心悲伤。旁观谬测度,谓我思故乡。
故乡虽云远,可以理归装。况自入山来,泉石慰膏肓。
同行三数人,形迹亦想忘。晨起但一揖,随意倾壶觞。
贺客概无有,酬应息奔忙。转觉此间乐,在家徒皇皇。
所悲竟何事,欲写先徬徨。念自癸卯后,木饥金不穰。
陕西三岁旱,河南五岁荒。牛无一束藁,有如坟首羊。
耕无可耕处,屠以充饥肠。十室去其半,半死半流亡。
戊申乃大熟,禾黍幸登场。窃谓脱此厄,六幕臻平康。
岂知是岁夏,大水竟汪洋。或云洞庭湖,白昼日无光。
中有数龙斗,莫辨赤白黄。腥风挟浊浪,万鼓声雷硠。
一涌高于山,一泻何可当。混混湖与江,茫茫荆讫扬。
翼轸斗牛间,气湿如银潢。去年水更大,发难仍沅湘。
所决失堤堰,所浸蔑城隍。江宁地颇高,钟阜几怀襄。
别有浙西水,顶潮趋钱塘。加以百日雨,势欲无余杭。
浙之杭嘉湖,北达苏松常。又北为镇江,财赋甲他方。
岁额千余万,地丁兼白粮。次如湖南北,安徽及豫章。
亦俱供飞挽,亦且赖输将。一浸数千里,何者为苞稂。
无米入漕运,何以实京仓。灾民极可悯,苦况不可详。
有屋在水中,渺不见屋梁。爷娘儿女子,托命于舟航。
嗷嗷中泽鸿,于何谋稻粱。死者委沟壑,存者犹羸尪。
天下有大命,官仓有常平。常平久无实,社仓亦虚名。
欲籴无可籴,议籴徕远商。巴蜀米价贱,千里连帆樯。
道远风涛恶,贩到价则昂。有钱犹可买,无钱空踉跄。
欲赈无可赈,驰奏叩天阊。批章下户部,司农询曹郎。
频年逋赋多,灾区例缓征。金屡颁大库,钱并支水衡。
昔有盈无缩,今有缩无盈。虽有缩无盈,犹且别筹量。
通融资挹注,一滴亦天浆。去年干在己,今年干在庚。
今年第一日,日食令人惊。午刻历未刻,计食五分赢。
二气绾橐籥,日者太阳精。履端重首祚,元日记新正。
而乃遭此变,能勿心怦怦。熙朝大一统,骏业天所昌。
幅员廊无外,宝箓尤灵长。下自元明宋,上溯虞陶唐。
六代六圣人,从古见未尝。今上夙敦敏,嗣服提乾纲。
四目之所运,四表咸辉煌。阅今三十载,暇食恒不遑。
所冀百君子,赤栋为干桢。堂堂位宰辅,先自笃忠贞。
大度休休然,寸心冰玉清。衮职一无阙,运量周垓纮。
六官有官守,毋偷毋纷更。言官有言责,毋噤口不鸣。
其任封疆者,赫然民所望。安民在察吏,吏有良不良。
墨吏一推排,脂膏涂橐囊。酷吏一哮吼,魂魄落锒铛。
茸吏百不理,宿牒堆满床。是皆民之蠹,得不重惩创。
奉法毋斁法,思患宜豫防。视寇攘奸宄,如猰貐豺狼。
欺君大不敬,讳盗大不祥。养痈必流毒,剜肉难补疮。
兵以练乃劲,简校肃戎行。谷以蓄乃足,句稽谨盖藏。
事事务实济,内外同匡襄。孪者毋不破,弛者毋不张。
氛翳顿豁除,险阻化康庄。闾阎获安堵,一意力农桑。
天方命百神,为民节阴阳。日雨雨时若,日旸无恒旸。
旱魃及水怪,曷敢肆狓猖。黄人行捧日,两耳垂璧珰。
天保佑天子,端拱坐明堂。泮奂尔游矣,纯嘏永无疆。
洚水儆帝尧,大旱疲成汤。从古多日食,日食亦无妨。
造化递消息,气数交纵横。剥正欲其复,晦正欲其明。
殷忧以启圣,天具有深情。圣躬则已劳,臣躬则已荣。
温饱逮僮仆,岂复别有营。葵藿小草耳,心为太阳倾。
矧人含血性,沥之即丹诚。所冀纾主忧,力与气数争。
天心非不仁,在人宜作强。毋以绕指柔,误此百鍊刚。
众心如一心,积渐通穹苍。苍苍密转移,感召非祈禳。
我固旧史氏,亦忝少司成。自顾殊碌碌,未可縻华缨。
归田曾无田,破砚聊代耕。久矣甘枯寂,万物秋毫轻。
迩来胸臆间,一丝长自萦。时事日以艰,耳目岂聋盲。
背人成此诗,不觉慨以慷。掷笔涧中泉,纵步凌苍茫。
嗒然一长啸,愁云落我旁。四山色黯惨,飞鸟为不翔。
天壤此一时,非我独伥伥。安知无烈士,仰天泪沾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