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
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
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
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
记称成礼,诗咏饱德。卜昼有典,厌夜不忒。彝酒作民,乐饮亏则。
腐腹遗丧,濡首亡国。哲彼六马,去兹三惑。占言孔昭,以求温克。
浩浩白水,泛泛龙舟。皇在灵沼,百辟同游。击棹清歌,鼓枻行酬。
闻乐咸和,具醉斯柔。在昔帝虞,德被遐荒。干戚在庭,苗民来王。
今我哲后,古圣齐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元首既明,股肱惟良。
乐酒今日,君子惟康。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蓬海翻澜,浮螺掩雾,凭栏顿失遥天。径滑泥深,栏乡一样残年。
经时忘却抒愁笔,蓦回首、思落谁边。几多时,云外婆娑,一晌无言。
春花已有人相送,看红融绛颊,向我嫣然。莫道天涯,殷勤同惜羁连。
东风倘识来时路,问春深、可放归船。但人间,月几番圆,事几番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