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
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注释
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赏析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是说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

  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本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6年(庆历六年)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这组诗。本首是其第三首。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
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

知君元日趁鹓行,双观云边耸百常。拜表归来乘逸兴,跨鞍相就搅吟肠。

还同皇甫寻僧孺,却笑山公顾葛强。我亦及门空刺字,不容高论听琅琅。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

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欲寻联句卷,先饮暖寒杯。
帽为迎霜戴,炉因试火开。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才华拔萃东南美,气焰凌空表里清。莫逆于心蒙许友,攀麟雁塔要联名。

隔浦群山百叠秋,青烟漠漠望中收。松摇落日黄金碎,江浸长空碧玉流。

水阁虚明占胜槩,野情萧散在沧洲。人间佳境非难觅,自是尘缘不易投。

老骥安能伏,祖鞭亦未疲。长驱因此日,同轨庶其时。

情在东山什,心馀左道思。从军将有述,倚马或相宜。

老著天游步,江山不肯违。春方玄酒淡,人每太初归。

是妙何言乐,无尘可振衣。笑看曾点处,似或此狂非。

几层芳树几层楼,只隔欢娱不隔愁。花外迁延惟见影,月中寻觅略闻讴。

吴歌凄断偏相入,楚梦微茫不易留。时节落花人病酒,睡魂经雨思悠悠。

东郭新雨余,日入凉气佳。
长风吹天维,坐见参斗斜。
默默群动息,寒螿先秋哗。
清谈互绝倒,岂复忧过差。
江楼四面立屏风,到此诗家合用功。
沽酒店藏花影内,打渔村在浪声中。
无言安止止,不动妙如如。
暴虎未闻道,汗牛空读书。
赤穷遑恤后,白坐且求切。
寂历野花晚,嫣然风雨余。

楚汀风浪未全平,佩剑聊为泽畔行。船隔荷花无一尺,月陪人影坐三更。

狂歌濯足惊山鬼,细绎离骚得草名。妙有轻纱筠骨帐,不愁蚊起作雷声。

每当秋熟尚啼饥,况此河乾尘欲飞。买得前村钓溪水,归来典尽箧中衣。

云卢群盗如群虎,终岁噬人纷莫数。村村野哭沸寒空,白骨连云惨场圃。

生同虺蜴为巢穴,性命纤微等埃土。阖门鱼肉伤里邻,苟活甘心作臣虏。

刀痕入骨尚流血,对面堪闻不堪睹。里胥持檄数相过,督集残创操破斧。

囷仓焚荡鸡犬尽,奈此公移日旁午。去年官军驻平定,闪闪旌旗耀江浒。

将军弹铗坐笑谈,颇放残枭恣翔舞。今年元帅披金甲,亲解吾民倒悬苦。

闾阎犹恐踵前踪,忍使涸鳞遭数罟。我本书生何所知,夜阑掩袂风凄凄。

两阶干羽无消息,月色惊看满戍旗。

景色来西徼,萧条信远方。
水分羌部落,山绝汉封疆。
几处青稞熟,深忧白雨伤。
荒城谁为守,十室九逋亡。

琴中有真趣,不待徽轸全。琴中有至音,不待宫羽宣。

凭轩抚孤桐,皓月当空悬。秋高夜寥寥,万籁俱寂然。

掩抑三四声,志在太古先。栖凤翔高梧,潜蛟起重渊。

高山何峨峨,流水复涓涓。相逢尽聋俗,孰知妙入玄。

子期去已遥,牙氏终绝弦。此意当自得,勿为昧者传。

湘竹炉头细问禅,出山何事更何年。渴心几度生尘梦,旧态常时守净娟。

刺史能留存物意,老僧还结煮茶缘。题诗再读中书笔,千古清风一样传。

宏施韬略,密展谋猷。
胸中浩气,远迈伊周,
玉炉香喷几千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