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公提大笔,万象入陶冶。公今真似之,信是渥洼马。
当年动天眷,愕睨肉食者。珥貂汉廷臣,往往富平下。
朅来楚江城,百事聊复且。传闻九门开,裳佩翼如也。
岩廊正需公,料理及闲暇。不然坐玉堂,堵立看挥洒。
胡为尚居东,一麾凡屡假。忆昔从公游,端门正槐夏。
午骑联轻肥,晨班从鱼雅。频年江淮卧,只影未为寡。
谁云若遗□,殆甚履中苴。相逢屡解榻,得句即邀社。
重追一笑欢,百忧罢牵惹。况陪赋文机,不数分金贾。
青蒿倚长松,怀抱肯舒写。残枝到春归,风灯不留灺。
世人重虚名,自视轻拱把。独醒竟何事,空负月中斝。
及兹春尚馀,得酒勿复舍。
谁能知散木,封植亦无心。岁月如视荫,栖迟还息阴。
宦情移柳在,诗兴爱棠深。定有归飞翼,怀音似泮林。
洞庭始波木叶零,岳阳正对君山青。叠浪浮天天欲湿,长风不唤痴龙醒。
侬家青草湖边住,呼吸湖光阅朝暮。由来少小狎波涛,烟艇空濛自来去。
夫婿轻狂耐远游,无边风月替人愁。空江梦落鱼龙夜,故国心伤鸿雁秋。
春流三月涨桃花,送君双桨去天涯。菰芦一夜北风起,那得狂夫忽忆家。
秋来春去无消息,依旧明湖蘸晴碧。君迹真浮水上萍,侬心化为山头石。
浮萍化石不相当,黄姑织女遥相望。生来不识关山路,侬意远随江水长。
飘泊生涯何足惜,叶叶轻帆送行客。未乘单舸逐鸱夷,忍抱琵琶诉幽魄。
片席遥转磊石山,湘灵仿佛开烟鬟。重瞳翠华委寂寞,至今泪血犹斑斑。
缥缈湖云馀古绿,丛筱千年青一束。侬今有泪不轻弹,恐染江头万竿竹。
一霎天风忽怒号,潜蛟水兕纷腾逃。鲛人弄珠天为泣,长鱼跋浪山齐摇。
况复颠狂吹急雨,白波如山未可渡。生憎浦口恶石尤,不阻征人去时路。
君意不如湖水湛,君情不如湖水深。湖心深浅有时见,君心深浅愁人心。
三违江海春,再见岁将夕。开轩觞微风,忽近载阳节。
鸟鸣气适和,晨鹊亦稍集。逮欢不犹今,万事已逾昔。
缅怀命世士,具为知所役。翻知不贤名,可足济身策。
而我拙自藏,流动日月积。达观良有余,仁者造其极。
播美明珠篇,时草当更碧。
辞家来作名门妇,举止终惭阙礼箴。幸赖翁姑垂鉴宥,重闱更冀得欢心。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