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何所适,往至秋云边。企彼涧中石,举觞酹飞泉。
怀哉千载人,矫首辞世喧。凄凉义熙后,日醉向此眠。
仰视但青冥,俯听惊潺湲。起坐三太息,涕泗如奔川。
神驰北阙阴,思属东海壖。丹衷竟莫展,素节空复全。
低徊万古情,恻怆颜公篇。为君结茅屋,岁暮当来还。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人艾休教采,仙丹久养成。六宫争结缕,再拜学长生。
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
欲随射虎将,争柰无匹马。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閒厦。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
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
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
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
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
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
边书犹插羽,世用在持矛。空言客何务,问事其少休。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