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石濑光洄洄,沙步平侹侹。
枫林名一社,春汲共寒影。
藩篱曲相通,窈窕花竹静。
兹焉自足乐,未觉丘园迥。
令尹虽无恩,黠吏幸先屏。
叭当谨时候,田庐日三省。
骄儿休马足,高廪付牛领。
无人横催租,烹鲜会同井。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你喜欢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
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
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
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理肩舆,客舍卷床笫。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理。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曾醉扬州十里楼。竹西歌吹至今愁。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重寻罗带认银钩。挂帆欲伴渔人去,只恐桃花误客舟。

每侍吾兄话,乡闾称善人。未华班武旧,皂盖姓名新。

岩壑何曾老,阶庭总是春。梅花香韵歇,云黯浙江滨。

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瑶台空月明。
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天涯节序酒樽空,扶杖登高索寞中。旅雁一声辞朔塞,寒砧几处乱西风。

今嗟白首亲朋隔,旧采黄花儿女同。慰我羁怀有陶令,非关秋色过篱东。

驿路回旋弯复弯,崎岖不惮屡登攀。云拖雨气横过岭,风卷滩声倒上山。

画意诗情随处见,乡愁旅恨暂时删。千重峻阪前途阻,何日仙霞返故关。

马龁枯萁晓,梦回山月残。一鞯秋色里,偏觉毳袍寒。

好龙非真龙,藻绘等儿戏。惧虎思虎伤,声容凛然异。

六经岂虚文,中有无尽意。一从河出图,光景不可閟。

皎皎如日星,悠悠在天地。青编积几阁,翻阅何容易。

曾参之一唯,已往难再值。

蠕息皆吾侣,鲲鹏固不交。有时冰串释,歘尔泪珠浇。

酬物唯三径,从天付一瓢。空林桂花发,何有小山招。

蝶梦游扬卧碧纱,知君不赏玉钗斜。梦回起坐有佳思,乱触牙签书五车。

黑蝇着眼君勿嗟,学道乃得青莲华。商略此言当过我,樵青竹里为煎茶。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宿莽荡无馀,清风仍满园。

夜醉城南酒百缸,春来端使客愁降。障开云母东西一,灯射琉璃日月双。

铁笛仙人传丽藻,金钗小妾度新腔。归来误作三山梦,月色如冰白满江。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李白一杯人月影,郑虔三绝画诗书。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 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 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每到花时, 长是不宜春。早是自家无气力,更被你,恶怜人。
黄昏戍,楼上鸣钟已落日。
行人旅店宿长途,花上游蜂罢采蜜。

千古征南将,谁如马伏波。斩鲸清浪泊,刑马对山河。

裹革心终壮,怀珠谤自多。倚天铜柱在,西望涕滂沱。

吾闻名山洞天神仙之窟宅,高高去天不盈尺。上披浮云横斗牛,下瞰沧溟奠鳌极。

云间五城十二楼,老仙烧丹居上头。鸾笙缥缈尘世隔,羽服逍遥苍涧幽。

山中夜浮龙虎气,石室犹藏蕊珠秘。瑶草灵苗几度春,玉泉香蕊三千岁。

还丹九转报功成,手把芙蓉朝太清。蓬莱弱水方舟渡,阆苑昆仑飞盖迎。

我昔怀山恣长往,桃花古洞遗幽赏。铁桥千仞意都迷,绝顶玄芝日应长。

麒麟公子出仙台,绛节遥从天上来。车马光辉到蓬荜,相看一笑无嫌猜。

投我素书皆鸟迹,浩荡烟霞写胸臆。终然归旆九霄长,但见冥鸿矫双翼。

中郎词藻绝人寰,已进宸卿最上班。须公为写观梅兴,寄与江南驿使还。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僻在幽远,忠义自持,唯将一心,上结明主,比蒙号召,自取愆尤。王师四临,无往不克,穷途道迫,天实为之。北望天门,心悬魏阙。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兆郁咽,盍见舍乎?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鬼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