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陈季张

气清语不凡,郭与陈季优。
季子有美质,明月悬高秋。
词谈贯百家,炙毂出膏油。
放声寄大块,肆情无去留。
方圆付自尔,规矩为疮疣。
当其说荒唐,众口莫能咻。
书案鼠篆尘,衔蔬满床头。
居不省家舍,那问犬马牛。
吾尝观圣人,与世为献酬。
道通众人行,智欲万物周。
微言观季子,颇亦有意不。
季子捧蛙延海鳖,乐事擅一邱。
束牲盟伯夷,固自取揶揄。
无心以触物,爱子如虚舟。
维楫苟不存,倾覆当谁尤。
尚思济来者,非但自为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隼旟歌呼引红妆,花帽追随入醉乡。今日再来如断梦,主人依旧进黄粱。

左典吴山冶,行行榜客舟。
终无善宦巧,肯为著书愁。
别思都成恶,芳辰信易遒。
江南饶杜若,何兴奈高秋。

严风洗雾出芙蓉,含冷流哀越几重。拄杖曙云惊鸟㝛,古碑秋雨读苔封。

交流急㵎鸣千步,极北凭江更一峰。谁识风涛邻咫尺,不妨幽壑自从容。

微阴三月三,草生水初活。相将趋水次,天影与波阔。

春水似胜秋,冰释未匝月。水边虽无人,春气自发越。

畏庐商画稿,最取山一抹。林间窣堵坡,势若涌木末。

嬉游甘适野,聊散冲冠发。肉食者谋之,榱栋崩且折。

吾侪归何党,曷不乐今日。

梅似臞仙瘦为诗,清寒直欲不胜衣。
吟成雪里调羹句,此句却令天下肥。

行台独坐听鸣鸠,乔木参天五月秋。举目好山青未了,应随马足遍东州。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斋居长日爱幽偏,筠馆清虚更可怜。碧袅檀烟风细细,翠摇松影露涓涓。

雁书塞上何由达,龙驾云中定巳旋。夜半漏声灯月里,玉珂天路佩珊然。

襄阳使君今欲东,优钵花下行相逢。西山爽气祗自好,秣陵羽书犹未通。

征伐乱传车驾出,沅湘亦在风尘中。冯良乘马如可弃,傍尔南州桂树丛。

皇情矜幻俗,圣德悯重昏。制书开摄受,丝纶广慧门。

时英满君囿,法侣盛天园。俱销五道缚,共荡四生怨。

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庭深林彩艳,地寂鸟声喧。

上风吹法鼓,垂铃鸣昼轩。新梅含未发,落桂聚还翻。

早烟藏石磴,寒潮浸水门。一朝蒙善诱,方愿遣笼樊。

万里桥边水,朝宗去入吴。
衮衣新历数,神算旧规模。
四澥从心正,诸公著力无。
际天东望眼,淼淼但平芜。

丞相遗祠倚岭岐,古松苍桧荫参差。千年灵淑钟光岳,一代勋名勒鼎彝。

金鉴若悬龙扆照,玉环何至马嵬悲。开元旧事如追忆,羽扇清风是表仪。

水亭春欲暮,衰懒向来同。
照眼梨花雪,吹衣杨柳风。
独残红鹔鹔,尚浮碧丛丛。
槛外方塘涨,游鱼自镜中。
鸿雁关河秋满眼,梧桐风雨冷吹衣。
蓼莪自是长休废,独立苍苔一叹欷。
秋风入我室,百虫自相喧。
中夜卧不周,起视河河偏。
念我平生友,托体归青山。
游魂往何方,千载不复还。
人生共如此,但醉勿复言。

海客凌扶桑,簸弄红锦湍。蓬莱坐见水清浅,回湍不尽流人间。

左绵山高天阙峙,中有飞泉喷清泚。烟雾春霏沧海澜,珠玑夜溅星河水。

洒空玉瀑翠微连,瑞霭灵氛散远天。鸾仪倒映三珠树,花气遥通五色泉。

泉里仙人兰台客,爱把清泠坐朝夕。濯发行修鸿宝篇,洗心时沃丹砂液。

君曾献赋承明殿,文彩声名满霄汉。山中注书今几时,彤阁嘉祥待述撰。

谢傅东山各一时,苍生悬恋未云迟。翛然远与世尘隔,泉壑风流且自奇。

春来泉壑起鸣雷,天上风云百道开。请看白日烟岚窟,时有游龙行雨回。

昔年曾记此题诗,正值秋风报捷时。七载我犹惭骥伏,一官君己慰乌私。

重寻旧句尘封壁,再续新吟月照帷。最是师生联意气,何堪官辙各分驰。

高堂公子醉双陆,乱撒明珠发异光。
一掷输赢谁辨得,满盘骰子不成双。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