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小停云馆

青云招不来,白云留不住。我欲赋停云,云停渺何处。

柯椽,山东人,道光年间(1821~1850)游台。作品见于柯培元《噶玛兰志略》。
  猜你喜欢
早入商山百里云,蓝溪桥下水声分。
流水旧声人旧耳,此回呜咽不堪闻。
遥想长淮尽,荒堤楚路斜。戍旌标白浪,罟网入青葭。
啼鸟仍临水,愁人更见花。东堂一枝在,为子惜年华。
相随万里途,汝岂被名驱。
挂壁疑何用,辞家不可无。
店翁先酒扫,津吏认称呼。
举子无钱刻,惟将□纸糊。
江流出岷蜀,万折东南倾。
兹山若巨舫,势欲扼沧溟。
天高象教尊,海岳朝百灵。
云水渺四极,下上涵日星。
朱甍倚霄汉,倒影鱼龙惊。
重游十年旧,挂席鸥鸟轻。
维扬魏公幕,回首剑戟明。
行都望北固,铁瓮高峥嵘。
孤舟系烟月,六尺僧窗横。
印师支远俦,静对如风铃。
旷怀怜此翁,得法世虑平。
尘劳霜发秃,风月冰壶清。
乞诗写崖壁,指月双浮萍。

明朝制科号得士,吾乡前辈尤绝伦。于公王公后先出,往往艰大投其身。

朝廷坐收养士报,仓卒定变皆儒臣。正德己卯夏六月,逆濠犯顺江湖滨。

公然举兵思向阙,三郡一哄生祅尘。皖口骎骎势将下,留都岌岌恐震邻。

是时海宇正清晏,武备缺略久不振。公方持节抚南赣,似可观变徐邅迍。

同仇大义愤所切,守土敢限越与秦。出师必待九重诏,是谓以贼遗君亲。

飞书插羽声罪讨,攻所不备真如神。自从捣巢及执丑,通计时日才兼旬。

军门戎首已面缚,天子靺鞈方南巡。石头城南献馘罢,待命行及明年春。

周公东征尚跋疐,形迹讵可拘忠纯。盈廷宵小古亦有,忌者愈众节愈伸。

初心只期济国事,岂必画像图麒麟。兹山勒铭盖有故,深刻岁月题庚辰。

纪功非夸乃纪实,书法遒劲辞温醇。首从伐叛叙始末,继举神武归丹宸。

天方嘉靖我邦国,谁其纪者臣守仁。随征官属例得列,惜哉名姓今俱湮。

读书台傍一片石,百四十字磨崖新。逸事吾闻长老说,弘治一榜凡三人。

后来立朝适共事,数本前定非无因。胡发其奸孙殉难,公乃一手回千钧。

煌煌勋业本德性,出遇世会开经纶。质诸百世可无惑,似此理学宁非真?

后来轻薄好诋毁,撼树不过欺愚民。如公表见犹未免,此外何以加冠巾。

手磨碑碣发长啸,白日皎皎悬秋旻。

昔侍先伯居乡邑,四海贤人尝语及。清如冰雪沈御史,复有琼瑶好篇什。

出持使节海岱閒,吹满春风开束湿。生为后辈见之难,公至暮年名转立。

郎君与鼐再世交,尚书礼曹先后入。每看鹤骨出人群,辄想龙门趋父执。

京师昨竟到轩车,谢客未尝容拜揖。鼐也问疾就郎君,语重行艰年七十。

传将画照索题诗,展册欲书眶已泣。却思先伯年正同,曳杖歌先驹影急。

幅巾终冀一升堂,白旐忽看翩指隰。从玆前辈彫零尽,况复孤生涂路涩。

城边执手别郎君,归看画图仍在笈。紫芝深谷自长生,茆屋秋风为谁葺。

惟有名德寄人閒,两家后裔收文集。

从来佐郡称多暇,一遇诗人事事清。竹里幽斋谁得到,花边新雨客能行。

频开美酝传金碗,坐听娇歌倚玉笙。昨日西湖同泛棹,月明今夜在江城。

失却苍生望已深,高冈千古弃璆琳。光涵夜夜湖中月,一点先生不死心。

夜中昏睡怎禁它,鬼面神头见也么。昏散相因由气浊,念缘未断为阴多。

潮来水面浔堤岸,风定江心绝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动,坐无昏散睡无魔。

说与黄花,九日今朝,同谁举觞。笑指点行囊,虽然羞涩,朅来闹市,怎忍荒凉。

螯压橙香,酒浮萸紫,醉脱乌纱鬓欲霜。孤云外,是吾庐三径,归兴偏长。

催人苒苒年光。问役役、浮生着甚忙。自东篱人去,总成陈迹,龙山饮散,几度斜阳。

人物雕零。乾坤空阔,世事浮沉醉梦场。登高处,倚西风长啸,任我疏狂。

扫除炎暑作清凉,意气飘飘远奉扬。几度广寒宫里过,桂花吹动满天香。

办贼当年志虑纯,彭亡恶兆忍重论。至今呜咽嘉陵水,夜夜涛声泣墓门。

自从茧纸殉昭陵,定武流传賸得名。
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园林二月春才半,朝日曈曨天气暖。
东风放尽柳梢青,已有黄鹂娇睍睆。
波翻嫩麦绿连坡,露入夭桃红满眼。
筍舆乘兴入招提,苾蒭留我炊香饭。
山泉煮茗味更长,又得禅林半朝款。
突兀丰碑三百年,古人事迹今苔藓。
临风抖擞簿书尘,倚杖须臾归已晚。
耕夫夹道看长官,百钱赠汝聊旌劝。
年时中酒风流病。正雨暗、蘼芜深径。人家寒食烟初禁。狼藉梨花雪影。西湖梦、红沈翠冷。记舞板、歌裙厮趁。斜阳苦与黄昏近。生怕画船归尽。

榆钱柳线。渐啼莺游倦。喜得天涯酒徒健。独楼云乍起,浮白狂呼,心已醉,肯负斜阳一片。

眼前谁是客,芳草春江,还记春风满团扇。莫更问年时,醉里乾坤,玉缸冷、亭空人远。

指塔火、扬鞭踏花归,有十二红栏,绿灯歌遍。

曾此观风惯土风,老榕能识旧花骢。如何又踏秦淮月,不待炎州荔子红。

逝水不可极,大仪无停转。悠悠三十年,微抱未遑展。

前圣去我久,积疑并㟞嵃。安得中山饮,醉冥罗众善。

只见星帘挂月钩,银河依旧隔牵牛。遥怜玉雪佳儿女,泪满西风乞巧楼。

玉佩丁东下界闻,天风吹动碧霞裙。
刘郎跨鹤游三岛,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传玉印,石坛月色礼茅君。
若逢天上吴仙子,应问丹砂成几分。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