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崆峒山一带小麦已经成熟,我希望暂且休兵以保护收成。

请您询问主将哥舒翰:当此之时何必要去荒远之地用兵?

您像一只没有吃饱肉的雄鹰,侧着翅膀随人飞腾。

您身跨鞍马纵横驰骋,像幽并健儿一样勇猛。

您从县尉的苦差中脱出身来,才告别了鞭挞黎民的营生。

请问如今做了什么官?为什么冒着炎热向武威开进?

您回答说是军中一名书记,感愧被勇敢的将军所任用。

人啊确实是不易了解的,希望您对行止多加慎重。

在军府中好好干上十年八载,自然可以拿到主将的旗旌。

这次出任定然前途远大,足以慰藉您的平生之志。

男儿得以成就功名,也常常是在年老之时。

总是遗憾与您交欢日短,海角天涯相隔遥远。

又像参商二星难能相见,我的心中无限伤感。

狂风吹送着远征的鸿鹄,我却不能随您前去。

沙漠边地黄尘破日,不知您何时才能回归。

戍守边城时如有余力,请把从军诗篇尽快回寄。

注释

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唐人以称呼排行表示尊敬和亲切。时高适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

公:指高适。

主将:指哥舒翰。

穷荒:贫瘠边远之地。

饥鹰:比喻高适。《旧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幽并:幽州,河北之地;并州,山西之地。两地多出健儿。

脱身簿尉: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写诗表示不忍鞭挞百姓,今为书记,故曰“脱身”。

捶楚:杖击,鞭打。

触热:冒着炙热。武威:郡名。

国士知:意谓不以众人相待。

军麾(huī):用作指挥的军旗。

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鸿鹄(hú):鸟名,即天鹅。

翳(yì):遮蔽。

何当:何时。

赏析

  此诗主要写高适的履历及其与作者的情谊,而以劝其休兵为主旨。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边事,是送别高适的本旨;中十八句为第二段,写高适的为人,有宽慰,有忠告;末十句写二人的离别之情。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抒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融,别具一格。

  开头四句写送别的本旨。《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设伏以待之,杀之略尽,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通鉴》把这件事记在天宝六载(747年)十月。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说明高适参加了这次战役。因此诗人劝说,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接着表现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的诗人,写出他的豪迈性格。高适初为封丘县尉,有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宫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因此诗人说他今为书记,可不再鞭挞人民

  “借问”句以下设为问答。“答言”二句是高适的答话。高适客游河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掌书记,故高适《登垅》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可见高适对哥舒翰很信赖。

  “人实”句以下至篇末又都是作者的话。这头两句是规戒。杜甫对哥舒翰的看法和高适不大同,同时高适也很豪放,所以关照他要加倍小心谨慎。“十年”两句是鼓励,“男儿”两句是宽慰。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当时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小心谨慎地在幕府中坚持下去,熬他十年八载,总会当上个刺史之类的长官的。杜甫说这话是认真的,经过考虑的,并不完全是一般的客套话。话语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惋惜意味(这在视科举为正途的杜甫的心目中是难免的),而且丝毫没露出他自己也想走这条路的口风。不过从诗中可揣想到,由于时势的改变、朋友的影响和自身长期的落魄,他当时不会没转过这方面的念头。这时杜甫正苦于没有出路,一度很想追随高适之后,也进哥舒翰的幕府去。

  自“常恨”句以下写自己对高的友谊和惜别之情。“惊风”二句是说自己不能同往。杜甫写过《投赠哥舒翰开府二十韵》,但此事未得下文。“黄尘”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最后两句写对高适寄诗的期望,这一则由于友谊,再则也由于杜甫很爱高适的诗,所以有这样的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说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一说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时杜甫在长安。高三十五书记,即高适,当时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旧唐书·高适传》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仇兆鳌按云:“据此,则适为书记,在翰未入朝之前,其入朝称适,亦必在十一载时。盖适同至京,而公作诗以送之也。若十四载,翰以风疾还京,阖门不与朝请,岂暇荐士君前乎。《通鉴》谓:十三载五月,翰奏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此特遥奏授官,恐适未必至京,何缘送赠诗章耶。明与《旧书》、杜诗不合。”

  高适放弃封丘尉一职,后得田梁丘之荐,入边防名将、陇右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不久担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后随哥舒翰入朝,又一次与杜甫相见,然后去河西节度府(驻今甘肃武威),分别时杜甫作《送高三十五书记》。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吾师师子儿,而复貌瑰奇。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谩有参寻意,因循到乱时。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
两浆入菰蒲,凫鸥欻惊散,
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玄冬周四运,肃气驱烦喧。孕此贞秀质,德美难具论。

巍巍北堂高,福履神所敦。晨昏极荣养,夙昔蒙天恩。

明年启国封,屈狄文鱼轩。斑衣结紫绶,玉树承金尊。

欢娱何所忘,千载如飞奔。惟应玄中趣,眇眇自本根。

洗心河汉津,入此无穷门。超然谢众甫,永与天壤存。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王郎昔居泖湖里,出户观渔并湖水。王郎今作《渔舍图》,纸上芦菰北风起。

芦花菰叶风萧萧,烟深不见垂虹桥。水泽朝飞洞庭雨,亭皋暮落吴江潮。

江上渔村带寒巘,缓㓨轻舟向平远。波静鸣榔月上迟,日斜挂席风吹晚。

晓来网得淞江鲈,尊有清酒饭炊菰。芦帘纸阁夜飒飒,风雨坐伴青镫孤。

就中隐约画师意,苍茫一叶湖山次。颇似蒲帆别岸初,回头恰见湖中寺。

只此丹青貌故山,拂衣归思向云閒。秋风夜火松陵驿,唯有渔人认客还。

暇日诗成集,西来见未曾。金徽想流水,玉井定层冰。

呵护山灵惜,流传纸价增。石湖千载托,密密续前灯。

橘子始可食,往往辞其枝。孝子方欲养,父母长别离。

墓上椎牛羊,不如生蒸梨。高爵耀闾里,无亲持慰谁。

魂梦中夜来,九原知不知。

清风亭上春风座,两月刚随杖屦游。岂谓除书下南国,遂教行色近中秋。

三朝礼乐归清庙,一代词华仰白楼。珍重汉皇前席意,故乡山水莫淹留。

淮阴所佩剑,不审值何许。佩剑以钓鱼,于义亦何取。

一日几垂竿,竿竿可几鲤。乃至义漂厨,庸以益渔腑。

我取鱼之剑,聊略为渔估。即非百金资,可易数月黍。

渔也智绝伦,何独昧兹举。肠饥乞可为,剑去何所仗。

之楚复之汉,渔并仗剑往。可以负渔竿,踉蹡见刘项。

猝办恐后时,载质先出疆。王郎不钓鱼,故亦无竿饵。

闻郎所持竿,贯以山中紫。毫长一寸馀,竿只五寸止。

居则南狎越,行则北声燕。淮阴剑三尺,郎剑五寸县。

归来报千金,漂母是何人。封侯剑不取,却取钧竿亲。

鞗革带钩膺,联镳猎楚陵。白肥霜后兔,青没海东鹰。

千里榛芜辟,三年稆谷登。中郎示閒暇,呼酒出房烝。

楚东五月天无云,日光流金百草焚。
南风吹山彭蠡涸,稻畦灼灼占龟文。
木郎无神龙不起,牲牢熏燎徒纷纭。
梧桐一叶炎官老,雷车辘辘天瓢倒。
陂池泛溢失高低,万穟青黄发枯槁。
白发田翁半忧喜,却怜久雨禾生耳。
磨镰欲获泥溅胸,累日阴霾黑千里。
何时木德守三星,五风十雨歌升平。

楼船海上迷烟涛,金盘仙露秋风高。咸阳三月成煨烬,茂陵到处生蓬蒿。

岂知仙岛波光上,轻于弱水之浮毫。漂萍无根津无托,浮山已在罗山泊。

共工怒触愚公愚,女娲山神无所需。如今影落天池外,往往疑是北溟鱼。

我乘飙车驾三蹻,徘徊倒影双笼鸟。轻风吹衣挂云端,误唾珠玑落天表。

天表无远近,罗浮咫尺间。九节白玉杖,相将入玄关。

玄关杳窱混太清,紫云为盖青云城。俯视三万六千尺,日月虽照何冥冥。

泉源流水深不测,瑶石璇台列其侧。征翼名足声空闻,乍高巘兮忽长林。

波激石兮碎玉,石咽波兮鏦金。芝有年而驾车,木无影而千寻。

凤喈喈兮浴潭,龙冉冉兮布霖。忽层云斐亹以出没兮,似波涛运海翻千万里之鲲鹏。

风淜滂飘拂其缘阿兮,嚣喧洼窍散入华叶容与于众芬。

邈仙洞之窈窅兮,纷夜乐之鋞鈜。啸乍舒而纵腭,歌转哀而激唇。

九疑三湘烟雾敛,大地月色同纷纷。零露瀼兮白皎皎,寒威肃兮夜沉沉。

吹万忽兮悄悄,微飙静兮泠泠。仙之人兮下云軿,划连幛兮列屏。

命吹笙兮董双成,鼓震灵之璈兮许飞琼。寒苍麟兮酌玄英,授瑶笈兮妙韫,传大药兮长生。

指挥上界路何遥,试望沧海今扬尘。盍归来兮清虚天,世之人兮难与群。

关门既回车,刀圭讵试君。张良眷恋亦王汉,刘安迟迟但埋金。

噫吁嘻,送君行行当安之,别离有尽会有期。君再来兮餐紫芝,但恐二女侍,头白成衰婺。

珍重玄都约莫语,此辈元痴儿,来兮当何时。

一别曾经十数年,相逢醉态尚依然。谈心频把眉翻上,论世还抛杖在前。

不料诗能每入细,最欣草亦可如烟。蒹葭秋水何人赋,恐到回中又陟巅。

屋小眉都碍,床欹膝反舒。驱愁终仗酒,医俗止宜书。

树秃仍栖鸟,溪寒不聚鱼。耽吟无和者,诗境得秋疏。

传消寄息。咫尺还如千里隔。欲见无由。惹起新里与旧里。
情怀如醉。_枕连宵终不寐。无奈相思。此恨凭谁说与伊。

青云得路及华年,好结风尘物色缘。作吏谁真能免俗,此行何必异登仙。

但留政迹凭人说,胜有辞章与世传。舆论分明史笔在,循良文学不同编。

杜诗诧蜀险,高有石匮阁。安知居庸口,可掠太白脚。

马行已崇巅,鸟度尚层壑。林蹊旷迷辙,崖井荒留幕。

俯疑日沈车,阒若风鼓橐。玄云倏扬旟,朱霞粲涂鞟。

数驿程匪赊,袭裘寒更薄。客魂逢酒销,鬼胆因诗愕。

蟠木将为容,胡绳未宜索。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

紫微晶焕烂,瀚海气冥漠。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弭辔谁所援,还衡犹屡错。小息树吟旌,争先厉词锷。

非开石首筵,似听郾城柝。巨敌无前勍,偏师当后却。

清溪流水行者谁,野服飘然歌紫芝。山人要觅蓬莱药,越女喜得邯郸医。

丹崖断陇落日晚,青林小屋还云迟。归来笑倚桃花树,尘世浮沉都不知。

曹娥江上浪如花,数幅蒲帆过浦斜。
烟际乱山明落日,树中古庙带残霞。
乾坤故旧劳魂梦,客路星霜换岁华。
鸣雁满天无信息,相思一夜遍天涯。
龙头何在尾犹存,定向天中饮汉源。
且注灵泉清洞府,未呵甘雨活乾坤。
半空飞下珠千颗,平地澄来玉一盆。
寂寞云山非我宅,九霄高处是吾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