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傍晚时分,云开雨散,雷电也收起威势;我凭倚着栏杆,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村野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苏东坡已至晚年,只求余生吃饱饭,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其他万事俱成灰。

注释

儋(dān)耳:即今海南儋县。

霹雳,疾猛之雷。

暮雨:傍晚的雨。

栏槛(jiàn):栏杆。

倚崔嵬(wéi):依傍嵯峨的高山。

崔嵬:山高的样子。

雌霓(ní):霓即虹。《埤雅》:“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

雄风:凉爽的风。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又柳永《竹马子》词:“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为此联所化用。

野老:村野老人。

丰岁:丰收年。

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残年饱饭:化用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

一壑(hè)能专:占有一丘一墼。陆云《逸民赋序》:“古之选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初得赦免诏书时的欣喜之情,抒发了风烛残年、万念俱冷的深沉感慨

  首联写一阵雷雨之后的黄昏时刻,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古人常以雷霆之怒,霹雳之威喻皇帝的威怒,这里既是写实景,也是以霹雳收威暗喻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朝政更新。“暮雨”的“暮”,也是含义双关,暗示以前朝政的昏暗;“开”,表现了他对徽宗的幻想,以为朝政从此清明,徽宗刚继位,想清除朝廷的党争,似乎将大有作为,苏轼当时还不可能看清他的真面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也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四句几乎可作“霹雳”句的注脚,表现了同样的幻想。对句刻画了诗人凭倚栏槛遥望的神态。出句抒发的是欣喜之情,对句的“独”字则表现出孤寂之感,为尾联作好了铺垫。

  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这是全诗最好的一联。夏天雨后多出现虹霓,是眼前实景;但作者不以彩虹入诗,而以暗淡的雌霓入诗,这是有寓意的。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得到诏书时,迫害元祐党人的二惇(章惇、安惇)、二蔡(蔡京、蔡卞),已受到台谏的排击,“雌霓云端下”正象征了政敌的失势。雄风喻帝王之风,与“庶人之雌风”相对,语出宋玉《风赋》。儋耳四周皆海,雄风来自海上,这既是写海风之快意,又是暗喻内移诏命的降临。

  颈联记双喜临门。一是野老之喜,苏轼初到儋州,遇上连年灾害,元符三年(1100年)喜获丰收。苏轼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野老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二是诗人之喜。苏轼谪居海南,无时不盼望北归。就在这年的正月七日,他还感慨说:“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犹未赦虞翻。”(《庚辰岁人日作》)贾让是汉哀帝时人,曾上治河三策,其中上策是引黄河北入海。苏轼在元祐年间也多次提出类似的主张,不被采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再次决堤北流,他的主张得到了应验。虞翻是三国时吴人,因得罪孙权,被长期流放交州。苏轼此时总算“赦虞翻”,赦书已到,逐臣即将北归,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尾联写以后的打算,说年事已高,只要能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再无奢求了。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有“但使残年饱吃饭”语,上句即用其意。《庄子·秋水》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是讥井蛙的浅薄,但后人却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细万物”的隐逸思想(陆云《逸民赋序》)。苏轼的用法与此相同。他晚年思想很矛盾,由于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经常发出“心似已灰之木”(《自题金山画像》)一类的感慨。但其思想深处仍是“报国心犹在”(《望湖亭》),“少壮欲及物,老闲余此心。”(《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的末句虽略赚消沉,但全诗的基调清雄慷慨,颇具浩然之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填空密雪借风威,深闭蓬窗昼掩扉。
待学仙人乘鹤驾,未容寒士泣牛衣。
连篇妙语千金重,满合黄柑数寸围。
细酌清樽酬夜月,更看庭树作花飞。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
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
黄菊有名花,渊明无酒官。
酒多人自醉,花好月同看。
老未厌人世,天教共岁寒。
未应携不去,高步蓬莱山。
颜阖无事人,躬耕自衣食。
翩翩鲁公子,要我从事役。
轺轩来在门,驷马先拱璧。
出门应使者,陇上不谋国。
心知误将命,非敢惮行役。
使人返锡命,户庭空履迹。
中随卫侯书,起作太子客。
谁能明吾心,君子蘧伯玉。
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碧油凉气透帘栊。指点庭花低映,云母屏风。恨逐瑶琴写,书劳玉指封。等闲赢得瘦仪容。何事不教云雨,略下巫峰。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神灯点点光可烛,星斗荧荧低欲扪。
独卧愁空馆,墙阴野豆开。
暑将潮气敛,秋与竹声来。
身贱多违志,时清少弃材。
惭非张仲蔚,门户有蒿莱。

当日吹篪两渡淮。感君长贳酒、醉高斋。十年分手各天涯。

频频望,红叶喜当阶。

高咏谢家才。綵毫裁诏罢、凤池回。徵书白首苦相催。

平津第,勿厌故人来。

入山寒拾真伴侣,蹑踵云间复相聚。我视女疾讨灵药,翁就子养栖岩堵。

万峰晴雪光眩乱,风帽篮舆闻打户。问知有瘳一开颜,盎然春气回吾所。

造化控抟岂穷极,颠倒殃祥递戚舞。一身煎熬不自克,乾坤疮痍谁为主。

大哉死息吾未竟,剩补讴吟偿肺腑。吐嘘冤氛满岩谷,浪使山灵惊苦语。

濡愁吮墨遗作图,防损匡君貌奇古。

落日风花起,寒波倏渺然。山藏进雪寺,岸护种冰田。

醉眼轻浮世,牢愁入暮年。若为湖一曲,携钓隐渔船。

日炙樱桃已半红,更薰花气满襟风。
路傍谒舍蹲遗兽,应有荒坟在麦中。

湖上空波明綵霞,逢逢花鼓若为挝。云帆拟挟飞仙去,沧海惊传银汉槎。

深院无尘杂,朱门昼不开。阶前嫌客过,只恐破苍苔。

四面青山拥翠微,楼台相向辟天扉。夜阑每作游仙梦,月满琼田万鹤飞。

四年远涉流沙道,筋骨权奇旧肉騣。晓秣龙堆寒蹙雪,晚经月窟怒追风。

汉文千里知曾却,曹霸丹青貌不同。拂拭金鞍被来好,幸陪天厩玉花骢。

潮发江门百馀里,晓过芙蓉湖上头。袅袅秋风吹榉柳,层层云气盖船楼。

何李谁传二妙并,不应秀句有邹生。三湘愁鬓时相对,参伍双悬江汉名。

偕老平生愿,那堪丧所天。妆台春梦冷,玉颊泪痕鲜。

劲节丹心炳,孤身白发坚。彤庭旌节下,奕祀姓名传。

雨里飞花片片红,雨微花乱转溟蒙。
川原何处连天草,帘幕无人半日风。
寂莫刘桢新病后,凄迷庄与苦吟中。
可堪更是黄昏景,燕冷莺寒恨想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