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想得当年月浸扃,诸公翰墨此纵横。亭荒久矣诗亡恙,一道长江万古清。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
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望云双泪落,岂是为途穷!
鳌峰亭子偏宜晚,约下烟光与细看。独鹤归来频寄语,夕阳舂外一凭栏。
昔游谢眺空陈迹,回首敬亭生莫寒。万一桑榆容倦翮,西飞会访毛公坛。
数枝的皪照秋清,何物为花乃宁馨。玉骨冰肌誇皎洁,风珰月佩想娉婷。
霜迎叶上迷青女,露下篱边泣素灵。见说寒英能愈疾,拟开三径著茅亭。
楚水燕山忆旧时,廿年踪迹总相随。今朝独返蘋洲棹,冷月寒镫照鬓丝。
双轮激浪突风樯,神力无劳乞马当。正为狂澜思砥柱,小孤屹立水中央。
一径入寒云,万竹昼深碧。红英尚迟吐,照此春月白。
幽林不逢人,癯鹤有行迹。半盏绿茶香,无言对凉夕。
共道夕阳好,晚来晴更宜。才明半湾水,已上最高枝。
雨脚逐云去,虹头饮涧迟。人情知易厌,不肯驻多时。
画帘前,雕槛外。月影欲来花碍。莲露寂,竹风清。萝墙一半明。
剪灯媒,挥麈尾。情绪不过如此。歌婉转,听飘摇。谁人弄玉箫。
碧海黄尘事有无,此来风雪满燕都。遗京节度新推毂,盛世朝廷倍重儒。
花暗凤池思剑佩,春深虎观梦江湖。悲歌吾道非全泯,坐有荆高旧酒徒。
七颠八倒,业识忙忙。螺江回首处,笑杀谢三郎。
漫言敝履与遗簪,旅魄凄凄傍佛龛。东土青燐休结伴,要收汝骨瘗江南。
去年啸月玉台边,吹笛临风思亦仙。千树杜鹃迷紫峤,君能不忆醉花前。
朔风吹昏鸦,查查飞得集。西日东流水,无语各自急。
仰面䍧牱舟,决眦一鸟入。暮色莽浮浮,人烟静浥浥。
四时转两鬓,万感赴独立。路人见吾老,来者非我及。
西山古时青,今朝吾拄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