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左思《吴都赋》“渊客慷慨而泣珠”)。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
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书:即文字。
缄:封藏。箧笥(qiè sì):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
俟:等待。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征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
首二句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但别生新意。“客”和“我”都是虚构的。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远别肠欲断,近别泪满缨。交游无不然,而况弟与兄。
荒涂霜露繁,哀角响故城。去伤骨肉思,住感乡里情。
还家及东作,翳翳桑麻成。
拟向云山买一窝,提壶啸侣听莺歌。萍踪定觉家园好,蓬径何愁车马过。
花逐琴声流雪浪,月迎书卷到烟萝。应当风雨看无恙,肠断荒丘是□娑。
节钺防边与弟俱,一门风化重舆图。孤忠报主今应少,双节从夫古亦无。
事母孝思恩罔极,痛姑涕泪眼将枯。芳名美誉垂青史,留与人间作范模。
人品元来本不殊,良心一失蔓难图。好将孝子朱郎事,提耳谆谆诲八区。
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
嫣红姹紫随逝波,春光一去如飞梭。嗒然隐几亦何事,强将诗酒空消磨。
舍傍隙地将一亩,乱石点缀差成坡。别有小池才数武,透泥出水浮新荷。
小僮汲绠煎茗熟,沸腾铛内翻千涡。方床梦后起消渴,满啜有同鼠饮河。
昨者薰风生薄暑,已寻刀尺裁轻罗。新栽花竹绕窗户,灌溉每思郭橐驼。
药栏藓砌多位置,蚁封蚓径殊委蛇。篱边一犬自眠路,梁间双燕犹营窠。
物情意态俱可适,兴到觅句能几何。书堂幽悄静如水,不闻邻曲夹呼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