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凉州词》与其说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莫不如说更具有史料价值。从诗中“沙州”、“凉州”等地名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带的战事。此地本是吐谷浑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节度使(又称都护)张义潮乘吐蕃的内乱,率领当地的蕃兵(为唐朝守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的、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转出了悲凉:“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人民依然在流血。这句是指吐蕃内部的纷争,论恐热发动叛乱长达二十余年,据《通鉴》所载:“所过残灭,尸相枕籍”,“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由此看来,诗人为祖国军队收复失地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又为吐蕃人民深受内乱之苦而冲淡。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这首小诗的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领域。诗人是爱国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宁还给各族人民!
这首诗,是反映张义潮收复凉州、吐蕃内乱史实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糁雪梅娇,弄烟杏暖,嫩杨初丝。正卖饧、声近帘栊,店舍恰逢百五,风飐斜旗。
绿波画桥门暗锁,听墙里、谁家笑语微。知他定,是秋千才下,慵换春衣。
芳郊也拟宴赏,奈旧日、心情半已非。只一园蝴蝶,满地燕子,乱扑晴晖。
墓左麒麟,枝头杜宇,不饮芳樽更待谁。梨花底,照明妆淡粉,上冢人归。
树南树北各持竿,掇取枝头颗颗丹。珠玉在前疑我秽,肝肠如此为君寒。
根移汉苑栽非易,路隔梅关见亦难。石蜜葡萄那可拟,子桓空羡子乔丸。
清浪四十里,独以恶石胜。上如刀山立,怒挺索人命。
下藏万千剑,欲剚暗中刃。一刻失要索,立见头腹迸。
舟子八牛力,经过最勇慎。使篙无空著,目到手即应。
夺人出龙肠,拼身陷坚阵。神使哑哑叫,乃贺脱陷阱。
旁岸数十家,横舟日伺侦。但祝估船沉,攘货一呼进。
恃此闻有年,颓茅尚悬磬。
手不持瓶头不笠,行李一肩松下息。既非竺道生,亦非鸠摩什。
细摹面目揣精神,十年以前旧相识。忆我与君初见时,地棘天荆无所之。
万里乡园那得返,一家生死不可知。君于此中悟真谛,人世须臾皆梦寐。
果然打破利名关,一出危城便披剃。野鹤孤云自往来,到处名蓝商位置。
金山殿宇纵成空,至竟江南名胜地。打包行脚尚嫌劳,欲结茅庵谋小憩。
绘成一幅卓锡图,洒脱悠然见真意。愧我从军屡及瓜,江尘碌碌走天涯。
会当料理芒鞋兼竹杖,从君妙高塔顶看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