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中秋雨洗月如玉,玉露还将寒兔浴。万载冰轮物外悬,九霄清气谁相束。
太虚仙子御风行,剪雾裁云那敢触。流华掩映落人间,轻鲜若霜迷远瞩。
高凉征客意有馀,倚棂独坐思断续。未许金樽照月浮,虚劳霓羽动秋曲。
婵娟久对色如银,桂子微摇空似绿。月趁秋来秋载月,开颜写素为余告。
了然不觉沁心魂,秋月于人俱有欲。秋愿光辉月愿明,人愿秋月光明足。
千年永继八衢灯,四海同瞻不夜烛。
诗社久零落,所传毛郑馀。先生守章句,后辈老虫鱼。
大义谁窥觑,微言尚阔疏。烦君来就索,但恨未成书。
太微神仙人,佳思逐云上。挥洒乾坤珍,飘飖出尘鞅。
游宦建章宫,才名藉方仰。萋斐反南山,闭门却交往。
我东游华峰,每过时临访。麾麈话羲皇,拂剑悲魍魉。
或诣少微原,歌啸历苍莽。倚坐看云生,策杖听泉响。
遐烛远不隔,幽抱近弥想。以兹酬宿心,晨夕共欢赏。
别来忽五月,予衰殊非曩。百忧结我肠,许过约恒爽。
梦寐时见之,太息诮欺罔。新霁起微凉,何不谢纷攘。
步转危桥入紫烟,曾登绝顶望飞仙。五人同赏今谁在,试数重来十五年。
君不见宣王北伐振周室,自将王旅命师律。卿士虎臣佐中兴,文兼武事惟尹吉。
又不见邺侯谒帝灵武时,衣袍紫白动相随。收复两京有长策,天下无寇早为期。
我皇圣武雒阳起,缵绪金陵咏丰芑。愿得熊罴不二心,言驾六飞西北指。
君家簪笏旧盈门,君为二邑利盘根。欲成国史传先业,欲请长缨灭祲氛。
据鞍矍铄谁为右,报国世恩恩复厚。击楫中流先着鞭,誓吉同仇吾敢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