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王郎五载一相逢,写出云峦别思重。仿佛摄山风月夜,秋窗同听六朝松。
阮籍英雄人,高逸非其志。驱车临广武,大笑楚汉事。
饮酒以轻生,杜康知此意。邻家有好女,蕣华伤萎地。
恸哭涕滂沱,情深岂妖媚。长啸若凤鸾,亦乃途穷泪。
嵇公薄汤武,遗曲广陵坠。越礼逾矜慎,言怀务闳肆。
当日竹林贤,沉冥惟尔醉。
公孙为布被,汉人讥诈廉。司马亦布被,举世称大贤。
老聃尝有言,俭为天下先。俭苟不中礼,魏风有遗篇。
大禹古圣人,至德垂简编。亦有齐晏子,一裘三十年。
何曾独何心,一食费万钱。末俗不可易,临风兴喟然。
幽壑散曙色,寒烟开远汀。清澜卷白石,水激风泠泠。
北上得平陆,孤村道所经。衰柳堕黄叶,晚花生微馨。
南山独磊砢,百里罗高屏。近瞩烟漠漠,远眺云冥冥。
作势欲飞去,屈蟠虬龙形。初日升海峤,雾散天容青。
岧峣视吴岳,未始相径庭。植基不得地,吾谂诮山灵。
我来占食指,客至卜灯花。但祝加餐饭,何劳问颊车。
交情真莫逆,秋兴浩无涯。姑置人间事,纷纷祇斗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