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元(1096—1163),字体仁,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南宋恩榜状元。生于绍圣三年(1096)。累试不第,特奏补文学。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举,殿试时欲点为第一,以有官之故,改为进士第二名,赐“恩例与大魁等”,时称“恩榜状元”。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绍兴二十五年(1155),任参知政事,掌左仆射(副宰相)职权。[1] 秦桧死,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被论落职。隆兴元年(1163)卒,年六十八。
䡾䡾风檐乳燕翔,浴兰衣绤簟流黄。云容倏变千峰险,草色相沿百带长。
旋制紫荷供橐笔,暗移神蔡忍支床。思君祇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曲栏梧桐花正吐,万玉萧萧写青雨。珊瑚红树拂天风,六月人间不知暑。
琵琶收弦寂无语,梦里随云度银渚。侍者如花握金缕,倚绣娉婷对容与。
意远神清皆俣俣。人间閒乐等神仙,更诧蓬山在何许。
周王兴路寝,汉后成甘泉。共知崇壮丽,迢遰与云连。
抗殿疏龙首,峻陛激天泉。东西跨函谷,左右瞩伊?。
百常飞观竦,三休复道悬。拱乌遥造日,攑虬远架烟。
云栋疑飞雨,风窗似望仙。玉女临芳镜,金珰映彩椽。
梅梁横发蕊,藻井倒披莲。云光开御宿,佳气属祈年。
霜雁排空断,寒花映日鲜。负扆凭霄极,台司列象躔。
登台喧大厦,御气响钧天。北斗承三献,南风入五弦。
鸾歌鳷鹊右,兽舞射熊前。翔鶤仰不逮,燕雀徒联翩。
公讳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年二十五,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以兵老久屯,贼未灭,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为行军司马,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济。蔡州既平,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传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帝王事之,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
虚槛延熏,曲阑萦翠,往年胜地曾经。俯平台绿年,正灌木交荣。
有无数、家山入画,过江相送,排闼青青。敞珠栊岚烟翠。
飞来浑不胜情。故乡离久,怅如今、都冷鸥盟。慨断梗飘零。
天涯荏苒。双鬓添星。且喜同来稚子,弦歌处、秀挹阶庭。
念何时归去,青山重听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