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枝六尺藤,方屋九寸帽。人间无处著,山水归寄傲。
耳中闻渊明,自我发未燥。高标不可揖,七十忽已到。
明窗置经龛,奥室养丹灶。虽云迫迟暮,要足平昔好。
悠然万念空,快若河卷扫。寄声幔亭云,行拜散人号。
袅袅杉上藤,翳此荒水滨。蛇蚓一以结,虬龙何申申。
清风扇中壤,渥露漙高旻。奇树既有华,散木亦有身。
岁寒异凋谢,发生何齐匀。匏瓜徒自系,持此叹迷津。
谁当贡衢室,上与阶蓂伦。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相期游野寺,不寐忆松房。细雨苍山湿,高云碧殿凉。
沙行看逸鹭,石坐傍幽篁。准拟侵晨往,冲泥定未妨。
灵岩山中沈夫子,诗坛耆硕谁与比。七十成名历省台,归泛五湖逐烟水。
昨春迎驾淮海滨,天子赐诗称故人。浩歌为和香雪海,《山居》十首长留春。
重来争羡归愚叟,一卷新诗陈拜手。天毫洒落为题辞,李杜高王未曾有。
今年八十宜杖朝,璇题捧出松鹤标。尚方珍赍岂殚述,荣光丘屋腾云霄。
都人倾勋僚友贺,且喜颜发如童髫。柳堤浅浅莺花迹,冰泮长河挂帆席。
宸翰殷勤惜解携,十载为期伫仙掖。
鼓吹舟归日,军门巷哭时。身抛淮郡印,事入岘山碑。
敌在家何用,城危孰与持。墓门今已闭,千载使人悲。
山谷今传佛祖衣,一回拈起一回疑。丰干饶舌可知也,引得寒山不肯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