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的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注释
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种的梅。
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
春:一作“花”。可:一作“更”。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
若为:怎堪。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垂垂:渐渐。
朝夕:时时,经常。

鉴赏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两句是说: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创作背景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诗《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矩不成方圆不规,倦途谁与相多仪。门深不拟睡教熟,舌强犹防语或知。

无事且寻黄面老,关心休问碧云姿。此身未必终如此,长日犹吟十首诗。

茗园葱茜与山笼,一夜惊雷发旧丛。五马留连未能去,土囊深处路微通。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腊如须臾。
春事竞在二月间,急景岂与正月殊。
今看桃李竞未出,不知竞开能几日。
日寻桃李不暂停,恐未十回竞已失。
筋骸纵病心尚壮,酒醴虽无邻可乞。
城东欲与君试行,莫嫌冷落逐书生。
大康山,杨浮山。
撞头搕额,共打乡谈。
其中切脚无人会,一大藏教,
华梵重翻。

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雨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

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病僮更借出,羸马共驰声。
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小年辛苦学,求得苦辛行。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暗萤穿竹见,斜雨隔窗声。
就枕回转数,闻鸡撩乱惊。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
已怆朋交别,复怀儿女情。相兄亦相旧,同病又同声。
白发年年剩,秋蓬处处惊。不堪身渐老,频送异乡行。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
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暮欲歌吹乐,暗冲泥水情。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犬吠穿篱出,鸥眠起水惊。愁君明月夜,独自入山行。
七过褒城驿,回回各为情。八年身世梦,一种水风声。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更悲西塞别,终夜绕池行。
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
云水兴方远,风波心已惊。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闻道阴平郡,翛然古戍情。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
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彤管先朝随帝子,白头今日奉王孙。汉庭亦羡相如美,楚客重看贾传尊。

花下图书开玉殿,日高琴瑟在朱门。十年亭阁淮西宴,肠断梁王雪夜樽。

又向燕都见子之,欺人寡妇与孤儿。只今秦患方西起,未是奸雄高卧时。

月落未落霜满城,鸡鸣不鸣山四更,起看北斗寒挂地,俯听长河流有声。

今夕何夕耿无寐,千古万古难为情。欲持心事出门去,哀歌坐待东方明。

玉霄山人通身酒,淋漓醉墨龙蛇走。偶然山边行一匝,揽取云烟十之九。

如何止分山半截,不谓此山可全有。归来小立象山巅,俯视群山俱培塿。

潇洒君家锦照堂,石泉秋水煮茶香。沿池筱簜鞭尤润,当户蒲萄叶半黄。

东馆坏垣尘漠漠,西城残照晚苍苍。春时数听尚书履,几送池边月色凉。

戏马台荒莫问津,且移双屐上嶙峋。非无白社能留客,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夕阳衰草吊春申。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

画舸西泠落,占柳阴花影,芳意如织。小楫冲波,度麴尘扇底,粉香帘隙。岸转斜阳隔。又过尽、别船箫笛。傍断桥、翠绕红围,相对半篙晴色。顷刻。千山暮碧。向沽酒楼前,犹系金勒。乘月归来,正梨花夜缟,海棠烟幕。院宇明寒食。醉乍醒、一庭春寂。任满身、露湿东风,欲眠未得。

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

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

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

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

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

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

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

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

或者未识面,踪迹天涯阔。清景忆平生,空山求隐逸。

晏起望青天,园林爱藏拙。应知养主事,诗外无他物。

神来有化工,终身无疢疾。千秋秉至诚,梦想依归切。

枯莽委岩趾,槁箨陨林梢。高下虽殊科,零落固同朝。

念我非金石,胡为长郁陶。人生本物旅,大化谁能超。

以此慰我怀,援笔成长谣。耀灵驰西陆,少昊司秋节。

翩翩野藿飞,澄澄寒潭洁。我生多艰虞,览物难为悦。

时往若驰波,一逝不可辍。来忧如循环,百转还相结。

御风伤绤絺,卒岁无衣褐。徘徊终何之,对影惟明月。

暮春江路雨霏霏,南浦桥边送客归。轻舸乘潮桥远去,荒城回首欲谁依。

日昏古树群鸦集,风急长天独鹤飞。愿效河东权借寇,封章孰与叩彤闱。

僦却楼居恣赏春,临溪更得采香蘋。一瓢醴酒常浮月,数箧遗书不受尘。

静语未尝关世务,醉眠多是任天真。耆年无恙贫无虑,绛帐传经喜有人。

三洲宛在碧波中,海色晴霞绚烂红。夜半鸡鸣先见日,天边月晕又生风。

鲛女机丝花隔雾,龙君城阙水为宫。谁持玉节寻真去,直过扶桑弱水东。

古佛心,即于今。
春风浩浩,春雨霖霖,
高山流水少知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