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并与王阳明、黄梨洲、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自君之出矣,中心剧含梗。思君如纤絺,萧索不禁冷。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
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小车芳径出金山,瞥见仙人水石间。后客应推先客主,行云不及定云閒。
烟霞自熟孙登啸,笙鹤应嗤阮肇还。想有题名耀丘壑,可能镵我共苍颜。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人言知名士,往往不适用。岂真如画饼,此意尤可痛。
诸葛未出户,南阳甘抱瓮。淡泊兼宁静,或为驵竖弄。
愿酬鱼水欢,礼遇抑何重。种桑八百株,廉约聊自奉。
魏武遗名香,受取作清供。设遘主忧疑,薏苡同搆讼。
小节原不论,大义当驭众。持此告细儒,相望亦梦梦。
只恨订交晚。蕙兰气质,鸾凤神情。更堪羡、名姝国士相并。
心钦。是前缘定,苔岑合,第一知音。贻新句,愧玉温花馥,褒锡平生。
销魂。分离太易,骊唱愁听声声。况秾花如寝,春水方盈。
丁宁。记同心约,鳞鸿便,问讯须频。江南好,正绮窗梅放,偕我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