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西山只作伤心碧,野寺遗开照殿红。谁识花前旧年少,愁看鬓底百春风。
诸天帝释终为漏,一念冤亲未易空。松杏依然图昼在,往车来轸岂能同。
古渡无人鸟迹多,眼前历历旧山河。片帆不是秋风客,谁向中流发棹歌。
竹港晨露白,石门秋气寒。湍流落涧壑,细路深茅菅。
江平白石出,竟日沿清湾。四顾不见人,山鸟时閒关。
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力尽不能过,却坐空长叹。
青天白云间,可望不可攀。虚名竟何得,行路乃尔难。
戍楼霜重角声残,策马朝登十八盘。紫气正当天北极,彩云时见汉长安。
誓将锁钥标铜柱,应有麒麟画铁冠。况是六飞巡幸地,至今溪谷尚鸣銮。
六出争如五出嘉,天孙姑射斗矜夸。总然玉质都相似,若论生香合让花。
齐国岂无士,嫁与卫人儿。誓绣鸳鸯被,盟开连理枝。
百年以为愿,谁肯半途歧。贫贱甘共守,富贵乐相携。
生离且惊怕,死别岂能为。君昔读六韬,妾心已弗怡。
兵家尚残忍,十中无一慈。母死君不归,妾心益相疑。
所生且如此,何人不可施。今鲁有边急,将军欲伐齐。
妾乃齐之女,齐婿非所宜。辞将不敢望,黜妾妾甘归。
错落桃花锦,连绵共素机。金刀将下剪,心痛手犹迟。
数年恩爱体,白刃忍相催。薄雪春归际,残霜日上时。
膏兰辞绿鬓,青镜掩蛾眉。梦随鸳带断,魂共凤衾离。
仰望而终身,须臾不可支。不如嫁樵牧,田野共追随。
芒荆误到体,怜惜急相披。知君素好色,岂竟守空帏。
只恐后来者,心猜爱亦亏。妾身委魍魉,妾魄逐熊罴。
看君垂绶日,谁戴紫霞帔。
千金一曲对挥毫,江上峰青雁影高。旧事已成峰陵散,新声犹爱郁轮袍。
帝京景物君须识,海国才名我欲逃。忍泪不胜人事感,箧中别缙字如毛。
伊余旅琳宫,客岁寒方冱。及此届金商,月琯已十度。
兹岂无故然,天地有成数。忧患苟不历,谁能辨甘苦。
顾惭驽钝姿,厉此松柏固。片言勖余心,馨香拟兰杜。